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第85章 环河北驴车拉力赛

第85章 环河北驴车拉力赛

  第85章 环河北驴车拉力赛
  宋朝,太平兴国三年。
  面对自己亲自指挥的大败,赵光义脸色漆黑,觉得胸中一股郁气堆积,不知道该往哪儿发出去。
  他很生气,但是居然找不到一个发泄口——天幕中自己是亲自指挥,没有派遣其他将领;天幕中自己想要攻打幽州时,将领们都不支持……这让他找谁背这个黑锅!
  等等——刚刚不是有人说什么“势也,时也”?这是媚上奸佞!不然,就是在嘲讽他时也命也!
  赵光义眯着眼扫视着殿内的群臣,他记得,那个人应该是,崔翰!
  汉朝初年。
  刘邦已经笑了数次,此时倚靠地坐着,丝毫不顾忌自己的形象:“乃公怎么觉得,这事儿还没完?”他想了想,问道:“之前给他列名号的时候,是不是有个高梁河车神来着?那个高梁河,莫非就是现在这个高梁河?”
  一群人进行了一番眼神交流,最后纷纷点头,很有可能!
  不过,现在宋军已经溃败,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没有再战之力,这赵光义又如何获得“车神”这么个称号?毕竟,这可是“神”的称号啊!
  原谅汉初的众人吧,他们朴素的认知里,要想获得车神这一名号,还得反攻辽军——起码不能是现在这个大溃败的状态。谁也没有想到,赵光义陛下乃是转进如风,从另一个方向实现了伟大的成功!
  对此好奇的不只是汉初君臣,其他位于宋朝之前的君臣们对此都颇感兴趣。
  而与他们不同的,除了已经知道结果的后世朝代正在放声大笑,还有赵匡胤,他总觉得赵光义这个称号将会是什么奇耻大辱,令他满心不安。
  后周,显德五年。
  柴荣脸带微笑,语气温和:“香孩儿啊,依你之见,你这个弟弟的‘车神’名号是如何得来?莫非,他实际上是一员猛将,或者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能力?”
  赵匡胤冷汗都下来了,赵光义哪有什么不为外人知道的能力!
  他赶忙道:“陛下,臣也不知,臣的二弟只是一介普通人,并无什么超凡才智。”他顿了顿,又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微妙的预感,“况且,臣感觉,这‘车神’名号,未必是什么好事。”
  【次日黎明,赵光义在混战中腿上中了两箭,仓皇奔逃至涿州,因箭伤无法骑马而换成驴车继续南逃。辽军追杀三十余里,耶律休哥身上也多处受伤,不能驭马,便改乘轻车追逐,至涿州未获宋太宗而还师。】
  太平兴国三年。
  看到此处,赵光义松了口气,就是自己撤退了嘛,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就是撤退速度比较快、距离比较远而已,这有什么?这反而说明自己能力超群,眼光敏锐,不然怎么能让辽军追不上呢?
  开宝元年。
  赵匡胤眼前一黑,只觉得天旋地转。
  从这短短的叙述中,他已经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皇帝腿上都能中箭,就算是因为当时赵光义亲临前线,这也说明了当时宋军究竟有多混乱、溃散的有多严重……更不要说,赵光义居然跑到了涿州,还接着南逃……用的是“南逃”还有“仓皇”这样的形容词!
  奇耻大辱,真的是奇耻大辱。
  赵德芳一个箭步上前,扶住了摇摇欲坠的赵匡胤。他虽然也感觉这段话不对劲,但并没有赵匡胤那般敏锐,于是疑惑道:“爹爹,怎么了?”
  赵匡胤无力摆手,一句话都不想说。他能说什么?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也从这简单又遮掩的叙述中品味出了不对劲,或者说是找到了盲点:“这幽州城下的高梁河,距离涿州有多远?”
  重臣们对视几眼,在脑中开始回想大唐地图:“仿佛有一百余里。”
  李世民倒抽一口气,这赵光义是个人才啊!
  【单看这段叙述可能看不出什么来,我们在这里详细说一下。】
  宋,太平兴国三年。
  赵光义简直要眼冒金星,说什么说?有什么可详细的?赶紧往下讲吧,朕不想听!
  不只是他,自他开始,宋朝往后的皇帝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想听什么太宗高梁河的故事。太宗,高梁河,这两个词加起来就是禁忌!哦,对了,还有一个词……
  当然,这些时空的大臣们也不想听。
  【首先,我们要知道幽州城下和涿州之间的距离,二者相距约有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里,而赵光义当时的转进路线并未记载,所以他实际上有可能走过的路程比这还要多。
  那么把时间再调回宋军溃散当日,也就是六日晚间,到七日凌晨。
  在辽军的生力军、三面包围下,纵使宋朝初年的这一支军队已经足够勇猛,堪称整个宋朝战斗力最强,也逐渐不敌,阵脚大乱,开始败退。
  此时赵光义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辽军太勇猛,总之赵光义腿上就中了两箭。可能是当时局面太过惨烈,也可能是赵光义“伤情太重”,总之,赵光义跑路了。
  帝王亲征,必有相应的旗帜伞盖,赵光义一跑,这些也就跟着消失。宋军突然失去了领头人,一时间军心大乱,群龙无首,只能兵败如山倒,四散溃逃。
  而跑路的赵光义,由于腿上中箭,不能骑马,就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辆驴车——这才是他的专属座驾!使用这一款座驾,他就能够发挥百分之三百的速度!
  赵光义真的发挥出了辽军无法想象的潜能,不止辽军,宋军自己都没想到。
  七日黎明,赵光义开始参与这一次环河北驴车拉力赛,到了八日,赵光义就驾驶着他心爱的小毛驴逃到了涿州,一日之内,跑出了百余里,实在是超乎想象。
  辽军当然也没想到,《辽史》中是这么写的: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跑的实在是太快了,辽军压根没有预料到他能跑这么快,加上沿途宋军的溃兵还要斩杀,也拖慢了辽军的追击速度,以至于同样因伤不能骑马、选择乘车的耶律休哥追了半天,也只能放弃——宋主遁去,休哥以创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不及而还。】
  正德四年。
  明武宗朱厚照看得直乐,兴致勃勃地问英国公张懋:“英公啊,这赵光义是不是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肯定不能只有这些吧?”看着朱厚照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张懋只想叹气,陛下啊,您把这份求知欲放在别的地方不好吗?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手里还拿着几块碎掉的陶瓷——这是先前见他似有不适,又不知为何的赵德芳递给他的一杯温茶,就像让他缓缓情绪、放松心神,结果没想到神迹接下来讲的内容如此精彩,以至于赵匡胤一个激动,直接捏碎了茶盏,茶水茶叶流了一地,茶盏的碎片有些掉落地面,有些还扎在赵匡胤的手中。
  “爹爹/大哥!”几声惊呼响起,原本还沉浸在赵光义不为人知的赛车技术中,三观炸裂的三人听到杯盏碎裂落地的声响,才发现赵匡胤已经把茶杯捏碎了。
  赵德昭和赵德芳冲到赵匡胤身侧,一边一个,小心翼翼地扶着赵匡胤的手臂,劝他把手松开,不要太过生气;赵光美则冲着宫门口同样愣在原地的宫人一边挥手,一边大喊:“快去叫太医啊,皇兄受伤了——”见有几个宫人匆匆离去,他才回过身,快步走到赵匡胤身边。
  此时赵匡胤已经松开了手,大块的茶杯碎片也被兄弟二人小心取走。
  很快,太医赶到,给赵匡胤的手进行了清洁、撒药、包扎。但外表的伤口包裹住了,赵匡胤内心的怒火反而愈烧愈烈。
  想也知道,为什么会被人记住这个高梁河逃跑——还被起了一个“高梁河车神”的诨号,这绝不可能是宋朝自己的史书里,反而就像天幕中的举例一样,都是那辽国记载!
  你赵光义没能把记载你负面历史的辽国消灭,自己还不注意行为,这不,好了吧,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还坐上了驴车一骑绝尘,这些都被辽国那些将领还有士兵看了个清清楚楚,记了个明明白白!
  说不定,大宋就他这个太宗,从这次攻伐幽州开始,就成了辽国军队里上下皆知、有口皆谈的笑话了!
  朕的大宋啊!朕的大宋的脸面啊!还有朕的脸面!
  朕自认这一生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也做了不少,唯一对不起的就算柴荣,但朕对这天下问心无愧!为什么,为什么朕就被这种王八蛋继承了皇位,把朕的大宋基业搞成了这般模样?
  朕创业垂统,不是为了让这种人败坏的啊!
  ……
  和赵匡胤一样破防的人有不少,只不过这些人破防的点,和赵匡胤不一样。
  淳化四年。
  此时的赵光义已经历经高梁河、雍熙北伐、西夏李继迁反复自立……再没了从前的雄心壮志,一心只想自己的皇位稳固、不管其他。
  只不过,之前的一切败绩,都是黑历史,是大宋的禁忌,不许人提起,特别是“驴车”“驴”这些字眼。
  是以,已经在皇位上多年、无人敢触碰底线的赵光义一听天幕说自己“驴车逃跑”“跑的特别快”,就怒火上涌、双颊通红,眼睛里都要泛起血丝——气死朕了!怎么敢,怎么敢……
  他身边的侍从心惊胆战,早就俱都匍匐在地,缩成一团,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瞎子,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这样的皇帝秘闻,他们知道了如何能得好?
  由于不敢抬头,侍从们也不知道赵光义的脸色,只能听到他一声比一声重的粗重喘息,由此判断出他的愤怒并没有消减,于是侍从们把自己缩的更小、更不起眼,自然也就没有发现赵光义已经呼吸急促——
  “砰!”随着物体倒地声,侍从们才悄悄抬头,就发现官家晕倒在地。
  “官家!”
  “太医!”
  其他宋朝皇帝对此尴尬有之,愤怒有之,不满也有之。总体而言,对于天幕中提起败坏太宗形象、有损皇家威严的事情,都是不赞同的。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嘲笑完赵光义的神奇操作,又注意到了天幕中的“辽史”:“朕记得,之前神迹是说《辽史》和这《宋史》并列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对此也很痛心:“是的,宋朝并没有能够完善正统地位,只不过,游牧民族是杀不尽、打不完的。”
  在汉朝的时候,是匈奴;后来,匈奴没了,又有了鲜卑;等到鲜卑融入中原,草原上又有了柔然、突厥……
  “朕明白,但朕只要做好所有朕能做的事情,就足够了。”李世民摇头,他也管不了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宋,只能说尽可能给大唐留下余荫罢了,此次攻打突厥,必然获胜!(此时李靖已经带兵出发了)
  【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
  八日他跑到了涿州,但赵光义大约是因为身后辽军追兵不断,觉得这里还不够安全,所以他接着往南跑,展现了一出又一出驴车漂移的高超技术。
  九日,绕过涿州的赵光义跑到了金台顿,此时他又跑了不短的路程。到了金台顿,他总算有心思停下来喘口气了。此时,他终于知道宋军全线溃逃,于是派了殿前都虞侯崔翰去收容逃兵,而自己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天幕上一个小人驾着一辆驴车,速度飞快,烟尘滚滚。
  【十一日,赵光义跑到了定州,得知辽军北还,总算放下心来,脑子也开始转动。于是,他让崔翰等留守定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镇守关南,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以防辽军来袭。
  随后,他一路向南,途径镇州、邢州、洺州……最终,在七月二十八日回到了京城,自己的大本营。
  这一路,堪称是一场环河北驴车拉力赛。】
  汉朝,元朔元年。
  “哈哈哈哈哈哈哈——”刘彻笑个不停,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天幕也会促狭啊,环河北驴车拉力赛哈哈哈哈哈……”虽然眼下大汉并没有“拉力赛”这个名词,但顾名思义,这个词的意思也不难理解,这赵光义还真是来了一场环河北驴车拉力赛!
  笑够了,刘彻一抹眼泪:“那看来,这比赛的冠军非赵光义莫属啊!”前无古人,后估计也没有来者。
  元朔元年的刘彻还在笑话赵光义,元狩三年的刘彻早已练就了快速发散思维的能力。
  此时,刘彻收住笑容、敛眉沉思,让这几年备受他折腾的官员们心惊肉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刘彻就又笑意盈盈地开口了:“朕觉得,虽然这赵光义属实丢人,但这比赛还是挺有趣的。大汉不若也举办一个试一试?……第一次,范围可以小一些,就先……来个环长安驴车拉力赛吧!”
  见大臣们脸如苦瓜,一个比一个苦涩,刘彻故作疑惑:“诸位可是有何异议?哦,朕明白了,可是这驴车不太合适?这个可以改嘛。”
  大臣们:“……”谢谢陛下为我们着想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