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美食:这个老板怎么啥都会?> 第242章 没有科技,全是狠活

第242章 没有科技,全是狠活

  第242章 没有科技,全是狠活
  来到小店吃饭的顾客,总能在彼此身上,发现很多共同点。
  同样喜欢的口味。
  同样喜欢的偶像。
  或是,同样过来吃饭的成员配置。
  尹华妈妈就发现,后面一桌吃饭的人,也是家里孩子带着爸妈过来的。
  而那个孩子,听起来,好像也是位单身的姑娘。
  更“巧合”的是,
  他们两家吃完下楼的时候,还碰到了一起。
  楼梯兼顾上下楼,通行只能走成两列。
  尹华妈妈就跟对面的那位妈妈,走到了前后脚的位置。
  她不经意间闲聊道:
  “诶,姐姐,我看你们桌也点了一份炸丸子啊。”
  “我们是半份,这家店里炸货做得特别好。”
  “啊,那咱是一锅出来的。”
  “真是缘分,这个小老板以前在我们老社区卖过小吃,我们姑娘喜欢吃他做的炸糕。”
  “哎呀,我儿子也是,说特别喜欢吃这里做的菜。”
  “你们还点了什么呀?”
  两位妈妈越聊越投机,排队结账的时候,
  也开始互诉衷肠。
  “我们家儿子,成天就知道吃吃喝喝,三十了也不谈个对象。”
  “男孩儿,三十结婚也不算晚。”
  “你们姑娘?”
  “别提了,说不结婚了,给我愁死了。”
  很多父母还是在把儿女的婚事,当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仿佛不结婚,人生就不完整一样。
  尹华不明白。
  王艳也搞不明白。
  而两位妈妈加上微信,也让尹华王艳二人不经意间的对视,有些尴尬。
  爱情和婚姻不是儿戏,
  需要从长计议。
  就像店里每次摆出来,就立马卖光的牛肉丸一样。
  经过了五千次的手工捶打,
  才有了筋道弹牙的品质。
  手工与机器之间造成的口感差别,可能需要真正品尝过的人,才能吃出区别。
  让牛肉丸好吃,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还得是新鲜的牛肉。
  从牛牛去世,到砸成肉泥,
  不能超过六个小时。
  连老金也不能保证,每天都给李瑞搞到这么合适的牛肉。
  这也是牛肉丸会受到哄抢的原因。
  牛肉到店之后,李瑞和店员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加紧处理。
  后腿肉肌肉紧实,
  是非常适合做牛肉丸的部位。
  但也要先去掉牛肉间的油脂、筋膜。
  而砸肉泥的工作,当然交给了店里的马金戈同志。
  “小马,我先教你一遍。”
  不需要跳上竹竿,
  小马表示毫无压力。
  她双手各持一把304不锈钢八角短棍,末端有橡胶把手,更方便带着手套操作。
  捶打的时候,目光坚定,两臂生风。
  常人分毫靠近不得。
  打肉这种专业性的工作,小马总是学得很快。
  在这方面她极具天赋,
  李瑞也不得不服。
  尤其是刚送到的牛肉,肌肉温热甚至还会动,小马就更容易上手了。
  看着进入状态的马金戈同志,
  李瑞觉得,
  如果把藏在发套里的双马尾露出来的话,她像极了游戏角色中的吕布。
  “吕布用的是方天画戟呀老板。”
  萧寒同志一边切肉,一边发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经他一说,李瑞也觉得不妥。
  “那,李元霸?”
  小哥点点头,“李元霸用的是锤。”小马仿佛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停下了两根铁棍。
  “老板,你们在聊什么啊?”
  “晚上给你加餐。”
  “那我想吃炸海带了。”
  “没问题。”
  捶打过的牛肉,形成了带有一些粘性的肉泥。
  此时就轮到李瑞上场了,马金戈选手可以到一旁休息。
  比起打肉泥的过程,
  牛肉丸的调味并不复杂。
  先来一点冰水给肉泥降温。
  然后放入炸过的蒜头酥,这是必备调料,
  以及盐、味精补充滋味。
  此外还需要加入适量的牛油,让肉丸的汁水更足。
  李瑞带上手套,开始了肉泥的搅拌。
  这一步同样考验手法。
  先揉,后搓,
  然后是摔打、拍击,
  将调料拌匀的过程,最终也让肉泥成功起胶。
  没有捶打时那么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但仍然是一個体力活。
  肉泥搅打上劲,粘性越来越强,双臂也需要更加用力。
  将肉泥挤成肉丸,
  就可以直接下锅煮来吃了。
  煮熟的牛肉丸,原本鲜嫩的红色,变得发灰发暗。
  肉的香气,则会随着煮制越来越浓。
  如果尝过味道的话,光是看,就会产生让人流口水的丰富联想。
  咬开筋道的牛肉丸,
  里面是丰盈的汁水。
  在将最初的这些汁水吸吮干净之后,牛肉丸仍然越嚼越有味。
  据说,牛肉丸还可以用来打乒乓球。
  这方面李瑞倒是没有试过。
  但他在盛出肉丸的时候,会故意换上铁盆。
  然后在半空中,将几粒牛肉丸释放,听一听“叮叮当当”的弹响。
  牛肉丸的韧性,
  反正用筷子夹,是很难夹断的。
  徒手去掰,也得用点力气。
  非得用牙齿去咬,才能品味其中的美妙。筋道弹牙,是牛肉丸给口腔带来的最大慰藉。
  在吃法上,牛肉丸的适应性很强。
  可以涮进火锅,也可以煮进麻辣烫,有人还会让老板跟面条住在一起。
  而单独来一碗牛肉汤,同样不错。
  紫菜打底,再撒点香菜,然后配上一碟辣酱、沙茶酱。
  在冬天,足够温暖。
  不过因为食材获取不易,能吃到是重要前提。
  每次牛肉丸一端出来,
  就有很多客人购买。
  “我去,手打牛肉丸,今天让我赶上了,运气不错呀,必须得来一份。”
  “这不是那次拍电视剧里面的同款嘛。”
  “之前好几次过来,老板都说没有合适的牛肉。”
  而小店给牛肉丸打出来的招牌,也同样简单,就是手工牛肉丸几个字。
  这就让一些没吃到的顾客们,
  有时后会感到好奇:
  “真是手打的吗?跟机器的有什么区别?”
  “原本的牛肉丸,都是手工做的,机器是做不出来那种手感的。”
  “放心,虽然是手工做的,店里很卫生的。”
  在这一点,
  有时会过来串门的王爱泉,很有发言权。
  他看到过好几次,小店店员坐在那里捶打牛肉的过程。
  “真真正正的,纯手工牛肉丸。”
  “没有科技,全是小姑娘的狠活。”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