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916小球藻
第917章 916小球藻
对两套院子进行估价是本次换房的核心环节。
在估价结束前,房子是无法完成产权交换的。
祝局表示今天就安排人员上门估价,让孟庆丰和唐植桐明天带着相关证件再过来一趟,他会安排专人对接,尽快将换房的手续走完,争取这个星期把手续办妥。
从房管局出来,孟庆丰和唐植桐分道扬镳。
唐植桐先回了一趟家,和张桂芳说了一下房子估分的事情,自己则放下房本、户口本和钱,去了押运处。
押运处这边正集中育南瓜苗,几只母鸡在刚翻的土地上撒欢,刨食着地里的小虫及一些生米大小的小土豆。
唐植桐觉得它们的好日子可能也就这几天了,等南瓜籽发芽,估计就得把它们关起来。
“科长,有你一封挂号信,我帮你签收了。”一进办公室,马薇就递过来一个档案袋大小的大信封。
“谢谢。”唐植桐笑着接过,瞅了一眼寄信单位,有点眼熟,再看一眼邮戳,应该是军乐团吴佳明寄过来的。
打开一瞧,果不其然,是最新一期的《军艺》,而且里面加了一张稿费汇款单。
啧啧,人家办事周到,唐植桐觉得《小白杨》得提上日程了。
找到里面那篇自己操刀的文章,唐植桐好好欣赏了一番,才将《军艺》放下,把这两天落下的工作集中处理了一下。
忙活手头的活,唐植桐又拿过这几天积攒的报纸学习起来。
凡是出现在单位的报纸基本都是单位订阅的,马薇很自觉,只要是唐植桐没有看过的,都会摞好放在他办公桌上,即便是有如厕需求时,也是紧着日期远的那些拿。
翻到今天的报纸时,唐植桐愣了一下,因为他在头版看到了小球藻,两篇,而且篇幅还不小。
右上方的文章还偏向给动物做饲料,下方的文章中却给出了小球藻富含蛋白质的结论,明确其作为代食品的价值,并点出了已经有地方用小球藻制作糕点、面包等食品。
目的不言而明,鼓励群众培养小球藻。
唐植桐默默地放下了报纸,小球藻是个标志,之所以推广这个作为代食品,是因为很多地方已经采集不到足够多可以入口的食物了。
去年的时候,很多农村在广播的呼吁下,忙完夏收和秋收,再去野外进行“小夏收”和“小秋收”。
“小夏收”和“小秋收”就是大家在村干部带领、分派下,到河堤或路沟等地采摘野菜、野草。
像什么稗草、狗尾草啥的,但凡有果实的都要撸下来带回公社做窝头。
这些草的种子太小,直接吃不好消化,经常是怎么吃进去的,怎么拉出来。
后来,饥饿的人们就换了法子,先把这些草种子上磨磨碎,再做成窝头,勉强用来糊弄肚子。
可野草毕竟不是主食,种子少的可怜,往往一群人忙好几天,还不够吃一天的。
而麦秸、玉米秸的产量要比麦子、玉米要高得多,采集、处理起来也更容易。
饿的受不了的人会将小麦秸秆磨碎,用水和成团,上锅蒸一下,就这么往嘴里送。
地方上通过广播,宣传麦秸馒头跟白面馒头差不多,但信的人不多。
可不信也没有办法,肚子饿呀,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咽。
除了麦秸馒头,还有麦糠、玉米皮、玉米秸,这些也会被磨碎当食物吃。
再加上有人说这些“农产品”含有很高的淀粉和蛋白质,再加上上面宣传“代食品”,所以就开始有人用这些来糊弄肚子。
其实“代食品”的宣传纯属多余,农民都啥叫“代食品”?只要肚子饿了,只要碰到看着能吃的,不管是啥都敢往嘴里放。
吃的时候难吃,拉的时候更难拉,很多小孩子七八天都不大便,因为根本排不出来,肚子被撑得鼓鼓的,疼的哇哇叫。
最终,还得是父母用手或者小木棍给孩子一点点的抠出来……
去年难,唐植桐听到了不少顺口溜,“公社好是好,就是吃不饱”,“食堂只有汤,饿得心慌慌,干活没力气,啥都光光光”。
到了今年,估计是都忙着找口吃食,流传过来的顺口溜都少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唐植桐发现食堂今天提供的菜品是土豆叶,炖的稀烂的那种。
“高师傅,昨天食堂也是吃的这菜?”唐植桐虽然也要了一份,但还是有些不放心,昨天的时候由于走得早,并不知道食堂这边中午供应了什么。
“对。唐科长是不是想说吃了拉肚子?
我也听说了,前天的晚上,我自己炖了一斤,我吃着没事才给大家伙做的。
炖了一个多小时呢,那么多土豆秧,扔了可惜,我都是捡嫩叶子用,吃了没事。”
高立德仿佛猜中了唐植桐为何这般问似的,一边给后面的职工打菜,一边给唐植桐解释。
“嚯,高师傅,要是吃了拉肚子,咱押运处的厕所可不够用了。”后面排队的职工听了高立德的话,笑嘻嘻的打趣道。
“那就拉裤兜里带回家,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高立德麻利的给下一位职工打菜,嘴上一点都没闲着的回嘴。
唐植桐在旁边听了笑着摇了摇头,不打算再在大庭广众之下多说什么。
端着饭盒,唐植桐找上了正在啃窝头的方圆。
方圆的做派一向接地气,在单位里极少去小包间吃饭,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食堂大厅用餐,无论是吃的主食,还是吃的饭,跟职工别无二致,甚至比部分职工还要差,因为他都是吃粗粮,极少有自带细粮的时候。
“看今天的报纸了吗?”方圆见是唐植桐,将嘴里的窝头咽下去,问道。
“看了。”唐植桐点点头,坐在了方圆的旁边。
“我打算在处里挖个水塘,养上些小球藻,你觉得怎么样?”方圆问完,又啃起了窝头。
“这个……不太好吧?等到了冬天还不得都冻住?我觉得用罐头瓶更好一点,玻璃的那种,能直接放在阳台上晒太阳。一年四季都能有产出,不会受气温影响。”
唐植桐没想到方圆会有养小球藻的想法,不过想想也正常,眼下到处都缺蛋白质,就连海子里面过阵子也会养。
“倒也是个办法。”方圆听后看了唐植桐一眼,若有所思。
食堂里就餐的职工很多,明显不是个说话的地方,唐植桐笑笑,跟方圆一样,埋头干起饭来。
饭后,俩人出了食堂,方圆直接开口道:“到我办公室一趟。”
“你是不是看出些什么?用罐头瓶有些小气,不是你的风格。”进了办公室,方圆自顾自的点上一颗烟,指了指椅子,示意唐植桐坐下。
“嘿嘿,要是换个人问,我肯定得说还是以种地为主,毕竟咱院子里的地一年能产两茬,挖个水塘也就只能夏天用来养小球藻,天一冷小球藻就不长了,不划算。”唐植桐嘿嘿一笑,那篇可是社论,自己再飘,也不能反着来。
“换成我问,答案就不一样了?”方圆也跟着笑,因为他知道唐植桐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接下来的回答是心里话。
“那肯定不一样啊。说实话,即便小球藻确如报纸上说的那般富含蛋白质,但我对它的产量存疑。
若是产量真的大,就不会有什么小夏收、小秋收了,直接在偌大的淡水湖、水塘里养,只要假以时日,肯定吃不完。”
小球藻可能真的富含蛋白质,但唐植桐没有经过亲自试验、调查,不发表意见。
这玩意几十年后依旧有人在售卖,一斤百十块钱,据说营养含量很高。
如果产量真的高,那为什么能卖到一百块钱一斤?
如果营养真的高,为什么还要吃鸡蛋、吃肉、吃豆制品?全民养殖小球藻,全民都吃小球藻得了。
小球藻也就这两年风靡一阵子,等粮食产量好转,立马会销声匿迹。
人们用行动做出了选择,知道这段过往的唐植桐自然不会在小球藻上下大功夫。
“唉,本来想着这玩意一分二、二分四,很快就能养成一片,给大家伙补充点营养,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白费功夫似的。”方圆叹了一口气。
“养养看吧,说不准有些同志宁愿饿着也不吃呢。”养小球藻得用尿,把尿稀释后放入小球藻,得亏每隔几天就得换一次营养液,否则那味道前肯定站不住人,即便如此,也会有人产生心理不适。
而且唐植桐压根就不信报纸上关于小球藻的宣传,他们说的生长速度大多在实验室或者有专人照料的理想状态下,实际上嘛,养大半个月都不一定能够一个窝头的量。
况且眼下小球藻的加工工艺不过关,人体想吸收很困难,基本等同于怎么吃进去的怎么拉出来。
唐植桐是看过一些末世文的,有人在末世养老鼠、养蟑螂、养蘑菇,但没见几个人养小球藻,可见其鸡肋程度。
“有的吃就不错了,哪能挑三拣四?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鲜肉、鸡蛋了,我听说过阵子连罐头都没得买,真担心职工会跟外地似的水肿。”方圆看了一眼唐植桐,觉得那个宁愿饿着也不吃的就是眼前这位。
“这个倒是有可能。”唐植桐点点头,认同方圆的说法。
干部的定量从下个月开始自愿节约,普通职工最晚9月份也会降低,再加上没有肉、蛋补充蛋白质,关键是经过前阵子冰雹的肆虐,再等几天蔬菜也会减少。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唉,得想辙给职工改善一下伙食。”眼瞅着一颗烟就剩了烟屁股,方圆又抽出一根来,将烟屁股接到新的烟上,猛嘬两口,成功将上一颗烟燃的一丝不剩。
“平日里够呛了,不过等过年的时候兴许有机会,您春节前还给我一块黄羊肉呢。”看着方圆为押运处的职工操碎了心,唐植桐想到了他给自己的黄羊肉,当时方圆就有意向去内陆浪一圈,不知道他有没有忘记。
“想着这一茬呢,但也不乐观,到处都困难,我前两天还专门问了战友,估计今天军队那边去的人更多,人多羊少,保不齐就空着车回来。”方圆皱起了眉头,黄羊肉好吃,但风险很大。
他一直惦记着这事,跟战友打听的也很仔细,黄羊只有冬天才会大规模南下,而那边的天气又冷的厉害,万一碰见雪灾,能不折人就不错了。
“到年底再看吧,兴许部里、局里能发点福利呢。”唐植桐想起了去年春节时的点心。
其实在去年以前,各个单位过春节是没有发福利这一说的,最多工会那边额外发点澡票、电影票,能入口的东西全靠粮店、副食品店、集市供应。
可这两年的物资紧张,直接衬托出了福利的重要性。
若是单位领导在年底给职工安排上一波,不仅群众基础夯的牢牢的,生产积极性也必然是高涨的。
当然了,发福利的理由肯定不能这么直白,但一句“关心职工生活”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离春节还早,也只能到时候再看了。”唐植桐能盼着上面照顾职工,但方圆不这么想,甚至有点排斥。
眼下任何吃食都紧缺,唯一不要钱的只有黄羊,而市局的武装力量又只有押运处押运科,万一市局要求这边去北边浪一圈,方圆又如何拒绝的了?
去倒是不打紧,万一真如战友所说碰到雪灾该怎么办?
打仗的时候,方圆有过战友倒在自己身旁的经历,那是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牺牲了能进烈士陵园,自己单位组织人手打猎怎么算?
方圆不敢再往下想了。
“圆哥,化工原料公司看中我家房子了,这两天我得忙着换房的事情,可能过来的会晚一些。”唐植桐没说给押运处搞些海鱼的话,他打算到年期看情况再说。
这东西押运处有了,市局那边、甚至部里,都有可能闻着味过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用什么理由应对?
唐植桐还没有想好。
“行,有事你去忙。”
“圆哥,土豆秧里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素,这玩意有毒,而且没有解药。
高师傅做菜前自己先来了一锅,说是吃了没事,但我有点不放心。
龙葵素代谢周期长一点,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炖煮,但连续吃容易毒素积累,如果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这时候就得考虑换菜了。
再吃下去,会出人命。”
唐植桐知道高立德是为押运处职工伙食着想,甚至先给自己来了一锅,以身试毒,但作为《赤脚医生手册》编纂的参与者,唐植桐觉得该提醒的还是得提醒。
因食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山东不叫病,躺上一天,拉上几次就好了,这也正是食物中毒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可押运处不同,这边大部分职工都在食堂吃饭,万一出现大规模食物中毒,工作还干不干了?搞不好,高立德、方圆都得跟着吃挂落。
“行,我留意一下。”方圆嘴上说着留意,其实没怎么往心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