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穿越重生>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291.第289章 严绍庭成未来太子的上司了?

291.第289章 严绍庭成未来太子的上司了?

  第289章 严绍庭成未来太子的上司了?
  “臣,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裕王府世子侍读、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昌平治安司司正、行走随侍内阁兼办诸事,严绍庭。”
  “奏请陛下准允,降旨敕令皇子等,出府就近观地方军政臣民诸事,体察民情,知晓疾苦,以承陛下圣风,泽被天下黎庶。”
  万寿宫大殿上。
  严绍庭声音洪亮,不加任何掩饰。
  然而。
  殿内众人却是一阵呆滞。
  在赞同册立太子,和反对册立国本的选择中。
  任谁都不可能想到,竟然还会有第三个选择。
  就连首议此事的张居正,亦是眉头皱紧。
  想不到啊!
  自己是一点都没有想到啊!
  这等局面,竟然都能被严绍庭硬生生创造出了第三种选择。
  让皇子出府就近观察军政臣民。
  原本就屡屡被人抢先的礼部尚书严讷,当即忍不住了。
  我们都在这里为了册立太子与否打的狗血淋头。
  你严绍庭倒好。
  生生弄出了第三个选择。
  咱们这帮老少爷们狗头都打烂了,难道这血就白流了?
  只是当严讷刚走出一步的时候。
  严绍庭的声音却已经传了过来。
  “严尚书,你先等等,下官还有话没有说完,你别急。”
  刚踏出一步的严讷,顿时一愣。
  抬头看向正目光暧昧的盯着自己的严绍庭。
  严讷发誓。
  若不是身在万寿宫,自己此刻就算是豁出去,也要将严绍庭给砍了。
  这老小子想揍自己?
  严绍庭接收到了严讷的眼神,心中不禁一笑。
  严绍庭却已经是重新转身,看向上方的老道长。
  见到这小子又重新看了过来。
  嘉靖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自己是不想当儿子当上太子吗?
  怎么可能。
  若不是……
  不过严绍庭今天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顺着朝堂上这帮人闹起来的由头,让儿子能亲身去看看民间疾苦,这可是过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对于臣子们来说。
  让皇子出府体察民情?
  那还要他们这帮臣子做什么?
  依着这帮人过去的观念,皇子只需要坐在高堂之上,听取他们这些人的圣贤教化,然后就可以按照圣贤的要求,将权力赐予这些臣子,让他们去代行皇权王法,去治理天下。
  皇帝的权力。
  就是这样一点点被剥夺了的。
  作为当了四十年皇帝的嘉靖,很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
  甚至于他更加清楚,历代先皇都有过想要挑战这个无形制度的念头,但最终大多数都被这个无形的制度死死的压制着。
  譬如那位孝宗皇帝?
  嘉靖心中呵呵一笑。
  孝宗?
  就是因为啥啥都不会,啥啥都不行,但又能让臣子们都满意,所以才只能落一个谥号孝字。
  这个孝到底是对谁去的。
  嘉靖觉得都是两说。
  他迎着严绍庭的目光,挥手笑道:“有话就说完,说东说西,就伱话多了?”
  皇帝明着是在训斥严绍庭。
  可落在严讷等人眼里。
  再联系到今天严绍庭是跟着皇帝从内殿走出来的。
  这分明越来越像是皇帝子侄的模样了。
  不。
  是比皇帝的儿子还要亲切!
  不解和疑惑之外,大殿内又多了几缕醋意酸味。
  若是有机会。
  谁不想当皇帝的儿子?
  当孙子都行!
  严绍庭则是拿出了自己的老套路:“启禀陛下,本朝自太祖高皇帝开始,诸皇子少年时多居住于中都凤阳,体察民间疾苦,知晓五谷百业。
  “等到诸皇子年长,便各有差遣,或在朝中办事,或是坐镇地方,统领兵马戍卫边疆。虽多有不法,时有情蔽,但皇子之中亦有才干。
  天下万民,散布两京一十三省,皇子乃为天家宗室,陛下血脉,为天下人供养,又岂能不知天下人之五味?”
  看。
  我严润物可没有空口白说。
  连太祖高皇帝当年,都让儿子们各有差事历练。
  现在不过是让当今陛下的儿子们,在就近的地方上看看民间民风,既继承了祖宗之法,又不违当下规矩。
  合情又合理。
  而严绍庭又继续说道:“朝野上下,文武百官,皆在言须要知晓五谷,体察民情,微臣一直便十分好奇,为何宗室皇子却不需要体察民情?”
  这话已经是赤果果的了。
  几乎就要将朝中那帮道貌岸然的清流们的脸皮给撕下来了。
  某些人。
  更是脸上一阵阴沉。
  严绍庭又继续幽幽说道:“人而为人……”
  他缓缓转动脖颈,扫向在场众人。
  “难道有人是生而知晓万事万物?”
  “臣以为,这是不尽然的。”
  “千年前,中原人只知道西域丝绸之路,方才有了强汉盛唐,而今我们又知道了在海外还有诸多国度,可以为我中原带来无穷的财富。”
  “若今日陛下能准允微臣所奏微薄谏言,臣当再请陛下准允,日后我大明皇室子嗣,当务必皆要有体察民间,知晓疾苦之经历。”
  “皇室不知五谷,百姓疾苦五味,何以为天下亿兆臣民表率。身为皇室,自受天下臣民供养,也当知晓天下臣民。”
  说到此处。
  严绍庭停顿了一下。
  随后转头看向了脸上一片铁青的礼部尚书严讷。
  “严尚书,下官说完了。”
  随后。
  严绍庭这才退回到老严头身后,默默的颔首低头站定。
  殿内。
  一阵寂静无声。
  严绍庭不光是奏请让皇子们就近体察民情。
  还要让皇帝为将来的皇室子嗣们开一道可以出阁出府,走访民间的口子。
  要反对?
  需要!
  能反对?
  不能!
  因为严绍庭从一开始,就已经将他们过去习惯于走的路给走完了。
  这一副为天下亿兆黎庶的说法,一副为了天下苍生的派头。谁能说反对?
  严绍庭亦是心中暗笑。
  自己光是为了在这帮人争着要不要册立太子的时候,哄一哄老道长?
  光是为了让裕王能到昌平,然后潜移默化的变成自己想要他变成的模样?
  他不禁想到了裕王府里的那个小屁孩。
  只是这短暂的一瞬间。
  严绍庭已经在脑海中,设定好了无数的课业,只等着小屁孩到了可以出阁学习的年纪,就可以一个个全部安排上了。
  人们常说,张居正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自己或许并不能工于谋国。
  但一定要先工于谋身。
  免得日后小屁孩雷霆一怒,自己全家嗝屁。
  得要让小屁孩以后就算是雷霆一怒。
  也只能怒一下。
  上方。
  嘉靖看着眼前众人一片沉默。
  心中愈发想要放声大笑。
  搅吧!
  搅吧!
  让你们继续搅。
  他的目光不由看向严绍庭。
  满朝上下,文武大臣十万。
  独这孩子,是心中寄挂着自己,是能真正体察自己圣心的。
  让裕王那孩子出府去地方上看看天下到底是怎样的。
  百利而无一害!
  朕的皇子。
  大明朝未来的新帝。
  又岂能是那笼中金丝雀?
  嘉靖几乎是下意识的,省略了往日里逢事必先问询百官的习惯。
  而是直接开口道:“好!”
  他又觉得不够,当即再次出声。
  “甚好!”
  不等旁人出声。
  嘉靖已经笑着说道:“朕的皇子,又岂能不识五谷,不知民间疾苦?”
  说完之后。
  嘉靖的目光扫向在场众人。
  他幽幽说道:“朕还记得,数十年前朕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廷里总有人说,要让朕体察民情,要知晓百姓之艰。既然如今尔等都在争论国本,那就让朕的儿子们,出府去地方上好好的看一看这天下到底是怎样的。”
  殿内一阵沉默。
  皇帝也将他们的话给堵上了。
  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说什么了。
  毕竟。
  体察民情这句话,在场有一个算一个,过去都没少对皇帝说。
  现在皇帝顺了他们的意。
  让皇子们去地方上体察民情。
  他们再说反对?
  那他们过去说的话就是在欺君!
  嘉靖少有的强硬道:“既然诸卿皆不言,想来便是诸卿都认同严绍庭的谏言,既如此……”
  皇帝拖长了声音。
  随后在众人的等待中,皇帝终于是降下圣裁。
  “即刻敕令,裕王出府,体察顺天府昌平民情,任昌平书院山长,昌平书院此后下辖于昌平治安司。”
  “敕令景王出府,体察德安府安陆县民情,任安陆县教谕。”
  皇帝现在只有两个活着的儿子。
  所以这敕令,自然也就只能是发往裕王府和景王府。
  裕王在京,按照严绍庭的建言,自然是在顺天府历练。
  而景王去年就就藩安陆,体察安陆县民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
  皇帝的口谕里,却又有一些不同。
  景王只是挂了个安陆县教谕的名头,这是负责地方教化的差事。
  而裕王则是出任昌平书院山长。
  这本是非官非职的位子。
  但皇帝又圣口一开,此后昌平书院山长一职,乃是昌平治安司辖下。
  这就多了几分不一样的含义了。
  谁不知道现在的昌平书院是个什么存在。
  有聂豹三位老先生在,又有今科状元郎和榜眼出口必言乃是昌平书院出身。
  谁都清楚日后朝堂之上,必然会出现一大批昌平书院出身的官员。
  让裕王去做昌平书院的山长。
  那几乎就等同于是在说,让裕王当将来的太子,成为大明朝下一任皇帝。
  而昌平书院走出去的学生,走进朝堂之中,天然就是裕王的潜邸老人!
  然而在这之外。
  让在场众人诧异的是。
  昌平书院的山长,从此以后辖于昌平治安司。
  若是大伙没记错的话。
  昌平治安司的司正,就是严绍庭吧。
  裕王做昌平书院山长。
  严绍庭是昌平治安司司正。
  那这么说的话……
  严绍庭竟然就这么成了大明朝未来皇太子的顶头上司?
  强如张居正,此刻反应过来后,也是心头一震。
  可是皇帝的话,却并没有说完。
  “严绍庭建言有功,利国利民。”
  “敕令,即刻拟旨,严绍庭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升詹事府少詹事,加国子监司业。”
  殿内。
  众人纷纷诧异抬头,看向正在大肆封赏严绍庭的皇帝。
  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詹事府的少詹事!
  从此以后还多了一个国子监的司业!
  皇恩何以如此浩荡于严绍庭?
  可是。
  皇帝的声音,还在继续。
  嘉靖目光玩味的看向严绍庭,轻飘飘开口道:“加赐太子宾客,赏斗牛服一件。”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