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121章 百日筑基

  第121章 百日筑基
  “贫道从不收徒。”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李真双目注视着那个跪在苍茫大地上。
  抬着头,眼里带着些倔强与期待的少年。
  轻轻摇了摇头,如此叙说。
  便也正如他口中所言。
  身来此世,倏忽一转眼间已经有六十年有余。
  身边人的来来去去,熟悉者有、亲近者有、侍奉者亦有。
  但这么些过去,他却从未曾收过一徒。
  纵然是近乎传承了他一生武学,最接近这个说法的自然。
  同样,也非是如此。
  细细想想,又是因何而不愿呢?
  觉得自身武艺稀松怕耽误了别人有之。
  觉得浪费时间,阻碍了他追求长生亦有之。
  但归根结底下来。
  还是一个字:懒!
  既懒,又怕麻烦。
  师父、师父,师者如父。
  他连自己的孩儿都不曾有,又哪里愿意去帮别人带孩子呢。
  所以说,眼前这个颇有几分狡黠少年的目的。
  怕是,注定要落空了。
  不过李真不愿意收其为徒。
  但并不代表他不愿意传他武学,这是两码事。
  想到平日里素喜看乐子,还把自己当乐子看的季东来。
  李真清澈而深邃的眼底,接连闪烁起一抹抹浅笑之意。
  ‘季老头!’
  ‘贫道可是给你寻了个好徒儿,莫要多谢。’
  心中如此一语。
  低垂的目光落在听到他拒绝的话语后。
  一言不发,只是连连叩首的少年。
  他抚着再度积蓄起来的长须,脸上带着一抹揶揄的笑容,说道:
  “不过嘛。”
  “贫道有个好友.”
  就这样。
  李真暂且在呼兰部落附近,寻了座小山住了下来。
  呼兰部落,就是少年郭巨所在的部落。
  很小,仅仅有十余户,不到五十的人口。
  而且大部分,还都是老弱妇孺。
  不过听说郭巨说,呼兰部落在他年幼的时候还是个拥有控弦之士上百的中型部落。
  在这片草原上,占据了上万亩水草丰美的牧场。
  据说,郭巨和他的母亲。
  当年就是在呼兰部落的一次南下劫掠的过程中。
  被当做战利品,带回了这片草原。
  距离今日已经十年有余。
  而这一切,也都只能算是曾经的辉煌了。
  毕竟,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情能次次顺遂。
  在部落里的勇士们跟随着这片草原上的共主,打了一场失败的战争后。
  呼兰部落就无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伴随着部落里勇士的死去,草场被别的部落抢夺。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或许过不了多久,这个眼下只有老弱妇孺的草原部落。
  就会消亡在茫茫草原当中。
  而这样的事情,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时刻都在发生。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
  未来,同样会如此。
  不过和其它无力挽回,注定要走向衰亡的部落不一样。
  呼兰部落的少年郭巨,遇到了李真。
  或许历史便要在此拐向另外一个未知的方向。
  不过谁又能知道呢?
  李真也不知道。
  他只是正好需要停顿下来,着手于自己的修行。
  也正好,遇到了一个十分有趣。
  而且,眼睛里燃烧着希望火焰的少年。
  便恰逢其会的给了他一个机会。
  仅此而已。
  修行难吗?
  很难。
  武道有史以来几千年一直都是那个样子,难脱窠臼。
  即便是李太清亦或是赵神月这样惊才艳艳之人。
  也只能在其上缝缝补补,或有新意。
  但从始至终,都未曾能脱离其框架。
  但修行简单吗?
  也简单。
  只要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这世上,人人皆可成修士。
  然而眼下里,或许可以说这世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李真。
  洞开心眼,凝视着夜色下在天阙浮沉,如若流星般道道闪烁的灵机。
  有些挠头。
  他看到了武道极限,想清楚了要去如何突破这个极限。
  也有了支撑他这条修行路,可以一以贯之的修行理念。
  甚至,还将之总结,初步的划分出修行节点。
  但是李真却忽略了一件事情。
  当你内心守静笃,至于“无心”的境界。
  精神超拔,可以洞见灵机。
  乃至于,可以用凝聚到极点的精神、灵魂,亦或者说武道意志触碰到它的时候。
  那.
  又该如何高效而有力的进行下一步呢?
  既:吸纳灵机,融入身体。
  是如同愚公移山一般,一点点做勤劳功夫。
  还是说,探究其中奥理。
  进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带入以往遍览精梳,创立武典的思绪。
  显而易见的,李真选择了后者。
  他曾听说过一句话: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想来,修行亦是这般。
  只是却苦了他这个第一个走路的人。
  少不得,要筚路蓝缕,步步艰辛。
  “唉,道阻且长。”
  “怎一个难字了得呦”
  星河月色下,李真悠悠一叹。
  但见他的脸上,又哪里有丝毫的哀愁与幽怨?
  有的,却是对前路未知风景的期盼,誓要冲破艰难险阻的志气。
  还有便是,对于长生久视的渴望罢了。
  此情此景,正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景明十年,一岁又过。
  而今李真已经七十又五矣。
  在这个世界里,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子了。
  虽然他的身体依旧硬朗,他的面容也不见多少衰老。
  但他的那颗逐道不竭的心,却是一如既往般炽热明亮。
  将澎湃而火热的内心思绪压下。
  李真定下心来,静静凝视着这夜色下常人不觉的浩渺灵机。
  精神勾连,尝试性包裹住微小一粒。
  依旧从眉心而入,遁入身体。
  异变陡升。
  下落、下落。
  像是有一滴灵芝甘露,从眉心滴落心头。
  李真稍有些浮躁的心绪,顿时如同被一双无形的大手轻抚而过。
  消去波澜,归于安宁。
  继而,一身浩大的长生真炁忽然鼓动。
  却并非是气脉失调,胡冲乱撞。
  而仿若是化作了一条井井有序的长河。
  穿过奇经,走过八脉。
  浪头高卷,呼啸着带着喜悦的浪扑向那一点灵光。
  刹那间。
  李真精神一震,像是三伏天喝了一杯冷饮,透心凉。
  继而内察而去。
  一颗如同水银般圆滚滚,却周身隐隐绰绰缠绕着黑白二色的珠子流淌在浩荡的真炁当中。
  旋而,叮的一声。
  像是珠玉落入翠盘,清脆的声音回响在李真心头。
  “真元!”
  他轻轻张口,喃喃自语。
  错了,都错了。
  没有修行过,便没有发言权。
  即便他是这条修行路的发现者,开创者。
  但在没有切实的走上去之前,即便是李真也不能窥见它的神奇全貌。
  谁又能知晓。
  当代表着天地自然灵性的凝结,落入身体当中后。
  所形成之物并非是他之前所想如同武道先天真炁一般。
  而是在本质上,更超越其之物。
  它是外界灵机与修者自身精神以真炁作为催化剂凝结而出的神奇之物。
  这亦非是凝气境所能修成之物。
  而是代表着,筑基的象征。
  这说明,李真直接跨越了凝气直指筑基。
  沉思良久,思绪渐渐收回。
  “却是我想之前差了。”
  “经络通就是通,真炁有便是有。”
  “尽管走的不是同一条路,但起点终究是有些一致的。”
  李真低声自语,想明白了些事情。
  在不断的梳理总结中,对于他的这条修行路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就是说,抛却武道与他这条道上浮于表面的称呼来看。
  眼下的他,其实已经是凝气境的修士。
  所要再往前一步。
  便是容纳灵机,化真炁为真元。
  这是成就筑基的标志!
  同样,也是成就“无身”境界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李真默默将这一点记在心中。
  等回头重写长生诀的时候,肯定要总结出来。
  而回过头来再看。
  眼下的他所要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不断的搬运灵机。
  争取早日将一身真炁化尽,彻彻底底的成为筑基。
  然后,再着手于思考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这样想着,李真在用着笨办法搬运的同时。
  开始默默思索与尝试,更为高效的方法。
  昏沉的夜色下。
  那抹独坐于旷野草原一小山丘上的身影,却不显突兀与寂寥。
  他就像是本应存在于这山巅之物一般,那么的和谐自然。
  野草似乎在他身边轻轻摇晃,更有倦鸟在他肩膀上停歇。
  直到月上中天。
  这般平静,被一阵阵喘气声打破。
  山峦一角,探出颗额头带着汗珠的小小头颅。
  “你终于来了,贫道等伱许久。”
  温和的声音顿然响起在耳边。
  眼前的夜色里,不知何时出现了李真那张笑眯眯打量着他的脸庞。
  尽管早有准备,但此时却依旧被他吓了一跳的少年郭巨。
  下意识的抖了一下,脚下踩空。
  身子往后倒,顿时脑海里传来一阵腾云驾雾般的感觉。
  “完了。”
  “要死!”
  一阵阵惊恐、懊恼的情绪升起在心头。
  正当他觉得自己这番必死无疑的时候。
  他的双脚,忽然又踩在了坚实的地面上。
  小心翼翼的睁开眼。
  面前是李真那张似笑非笑的面容。
  “且先说好,贫道代友收徒,传你武功。”
  “待你学成之后,这功夫可不能轻传。”
  刚从那种死亡阴影中脱离,郭巨脑袋晕乎乎的。
  更何况他也只是个小小少年,纵然经历颇多让他远比同龄人早熟。
  但此情此景下,又能说出什么反驳的话语呢。
  况且来说,这不是正是他母亲所一直教导他的事情吗。
  于是乎,郭巨瞪着一双大眼睛,狠狠的点了点头。
  “好!”
  李真笑也只是随口一说。
  看他有心便好。
  至于往后的事情,在行不在说。
  虽然他们之间极其有可能便是这一面之缘。
  但缘分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定的。
  这些想法在心中一闪而过,李真看着他说道:
  “且听好了,我要教你的武功名为:《先天一气九阳功》”
  “嗯嗯嗯!”
  郭巨一听这名字,便不觉明历。
  连连点头,眼中更是燃起了期待的火焰。
  将他这般神情收入眼中,李真心中更是失笑。
  很难说,他这番停下来。
  并且传授这个身在异域的汉儿少年武功。
  心底里,有没有那么一丝丝的恶趣味在作祟。
  前世话本里有郭大侠,那今生未尝不能有个郭巨侠。
  毕竟以前的世道里可没有飞檐走壁的武功。
  而眼下的世道,他真有!
  莫说武功,仙人恐怕也不远了。
  心里这样有趣的想着,随口将当场现编的功法一一口述而出。
  这对于眼下的他而言,简直再简单不过。
  打量着眼前少年人眸中越发崇拜与敬重的神色。
  李真面色不动声色。
  心中却已然在笑起来。
  书中常说仙人闭关,修行不知年。
  李真虽然远远没到那种程度。
  但他在山崖上一坐三月。
  坐看天边云卷云舒,看草原上青草如茵,看牧人放牧牛羊.
  其自身岿然不动的模样,却已经有了那么些味道。
  三月时间一晃而过。
  他的修行已经快要走到这一阶段的终点。
  时间砥砺下,对于采灵机的方法也有了些眉目。
  思来想去,还是得落在精神念头上。
  有些想法,有些尝试。
  但终究,还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
  李真也不着急。
  谁让他一个人孤独走在这条路上。
  有些东西,是他必须要承担的。
  慢慢来,时间还长。
  因为他感觉到,伴随着一身真炁逐渐全部转化成真元。
  自己的身体,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的产生变化。
  精力充沛,白发返青。
  乃至于在第七层停滞了许久的天人武道修为,都隐隐开始松动。
  这一切都在表明,李真的选择是对的。
  他的青春,在拉长。
  他的寿命,在增长。
  而这些,仅仅只是开始罢了。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真又怎么会急切呢?
  前路大好,且慢慢行就是。
  又是十日后,夜晚。
  静谧如水一般,只偶尔传来几声狼嚎的草原上。
  忽然间,响彻起一阵肆意的呼啸声。
  天地风云忽涌,星光烂漫好似投下人间。
  但这些异象仅仅在一瞬间后就又消失不见。
  只剩下遥远夜色里,几只夹着尾巴逃窜的孤狼在不断呜咽。
  而在那小山头上。
  李真凭风而立,一头青丝飞舞间,意气风发。
  “百日筑基,今朝始成。”
  “从今往后,朝游北海暮沧溟,不再是梦。”
  “不再是梦啊”
  感受着身体当中那股于之前截然不同,且隐隐与外界天地勾连的力量。
  李真眼中的喜色,几欲喷薄而出。
  心中畅意,难以描述。
  如果非要形容的话,那就是:
  他有点手痒,迫不及待的想找个人揍一顿。
  而机会,很快就来了。
  比往日来的晚一些的郭巨轻巧的跃上山崖。
  对李真有些歉意的说道:
  “前辈,今日部落里来了一位僧人。”
  “这些年大汉抛弃长生天转信佛祖,我们这些小部落却是不得不接待。”
  “哦!”
  “竟有此事。”
  李真面上喜色消隐而去。
  眼中划过一道精光。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