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大清话事人> 第631章 「一吨纸钱的葬礼」和「奥斯曼紧急求援」

第631章 「一吨纸钱的葬礼」和「奥斯曼紧急求援」

  经陛下批准,松江府和苏州府正式合併,成为京畿府。
  但是,
  內部依旧有別。
  松江府因其特殊位置,承揽了外交、娱乐,以及很大部份的工业功能。
  黄浦江畔,景色日新月异。
  在东岸长期居住的外国使节、商人、移民已超过 5000人。和广州比起来还是逊色,广州的外籍人口已超 10万。
  ……
  黄浦江可以实现江-河-海联运,对於大型工厂来说是重大利好。
  工业革命的副作用很大。
  吴皇作为穿越人士,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从一开始,能避免的麻烦就儘量避免。把工厂布局在下游,居民区和商业区布局在上游。
  18世纪最伟大的城建规划大师——陛下。
  ……
  外白渡码头。
  一群神情疲惫的外国人踩著舷梯走下海船,他们多数是来自欧洲的失败发明家、抑鬱艺术家、异端知识分子。
  此刻。
  许多人在默默感谢上帝~
  活著跨越两万里,不容易的。
  不远处的松江新城,对初来者的视觉衝击极大。
  尤其是中心位置尚在建的一幢九层水泥钢筋大楼,格外引人注目。
  翻译得意的介绍:
  “那是松江大厦,帝国文明的象徵,就是来场大颱风也刮不倒。”
  对於一座水泥钢筋结构的大楼来说, 9层並不是极限,只建 9层是因为没有电梯。
  再高,没意义了。
  李郁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几千来的建筑习惯。
  帝国没有那么多木头给大家盖屋子,水泥砖瓦才是未来一二百年的主流。
  ……
  码头上,
  皇家科学院和外务部的人恭候已久,甚至铺了红地毯。
  如此规格,只为儘量笼络人心。
  吴廷將持续出钱供这些前来投奔的人才继续科研。
  这件事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桩生意。
  100项发明,出 1件成果可以保本。
  100项发明,能出 3件成果就赚麻了。
  金钱是科研之母。
  愿意掏钱是咱妈,不愿意掏钱是他妈的~
  ……
  李郁早就看透了,高端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是大自然的馈赠。
  既然是大自然的馈赠。
  那就应该拿金镰刀割~
  狠狠地割欧洲的本土人才。
  如今的皇家科学院松江分院已经吸纳超过 300人的外籍人才团队,专业涵盖各个领域。
  分院院长很清楚自己的使命:
  “发现並留住真正的人才,儘量归化或者笼络。”
  对於天才,经费是充裕的。
  天才大概率有著不为人知的癖好。可投其所好,提供男人或者女人。
  皇家科学院不歧视內部研究员的取向,只歧视蠢货。
  我们应当理解並尊重天才的奇葩癖好。
  坦率地讲~
  如果牺牲几个漂亮女人、漂亮男人就能留住一位大科学家的心,那可太划算了。
  ……
  又过了几日,
  外白渡码头人头攒动,白幡如林。
  乌泱泱的人群准备迎接法兰克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老先生的尸体。
  伏尔泰老先生一生坎坷,得罪了路易王朝,得罪了天主教廷,半生在外漂泊。
  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巴黎,他却不顾老友的劝阻执意想来吴国瞧瞧,他想看看心目中的“理想国”究竟是何模样~
  不出意外,老头死在了航海途中。
  尸体被船员们密封在一个酒桶里,保存了大半年。
  吴国为其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国葬,出殯队伍由 500骑兵开道, 500士兵护送,各界人士参与。
  一百名壮汉轮流抬棺,硬生生把一口金丝楠木棺材从松江府抬到了上方山。
  场面之宏大,费之巨大,令所有人瞠目结舌。
  尤其是漫天飞舞的纸钱~
  沿途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嚇得以为吴皇殯天了,哭的稀里哗啦。
  ……
  一年后,
  巴黎报纸。
  头版加粗標题:
  《 1吨纸钱,洒入了伏尔泰的心田》。
  记者写的激情澎湃,读者看的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硬生生扭转了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嚮往。
  东渡,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葬礼之后,精明的吴皇甚至下令將伏尔泰隨行的孙女留住西山离宫。
  3年后。
  又致使其怀孕。
  啊~
  文明!
  啊~
  千金买马骨。
  啊~
  东学西洒,西才东渡。
  ……
  根据《伦敦条约》。
  吴国向欧洲输出了大量的玄学大师、消费大师、中医。
  欧洲向吴国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商人、退役军官、野心家,还有姬女。
  在这场世界范围的人员大流动中,吴国是高地,其他区域都是低地。
  原因很简单。
  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老大帝国思想让所有人对海外蛮夷之地充满了不屑。对於 18世纪的吴国来说,人才外流那是不可能的,活不下去的才移民。
  ……
  从未统一过的欧洲各国就不一样了,欧洲人完全可以接受去异国干一番事业,就像战国时期的魏国才子在各国宫廷出將入相。
  这样的行为在思想上、在道德上是不被詬病的。
  意识到麻烦的欧洲各国,也採取了措施。
  他们不好直接扣人,只能祭出民 zu主义,增加凝聚力。
  这样做~
  效果是明显的。
  费是低廉的。
  前景是美好的。
  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玩意是把双刃剑,剑锋所至,冰雪消融,野兽退却。
  春天,它来了。
  ……
  这些年,吴国的工业化和自由贸易促生了一个特殊群体。
  商二代!
  黄浦江畔的松江新城,西湖畔的杭州新城,珠江畔的广州新城,是他们消费娱乐的主阵地。
  久而久之。
  这帮人已经不满足於普通娱乐所获得的感官刺激了。於是,松江府的一家青楼迅速推出了“围剿八国(女)联军”项目。
  一经推出,趋之若鶩。
  帝国各大新城纷纷效仿,一时间乌烟瘴气。
  ……
  这还不算离谱。
  江南人民掏出了压箱底的传统爱好——奇装异服。
  一群家境不太富也不太穷的年轻人打扮的既不男也不女,在松江新城附近游荡,其中不乏吴淞江北岸旧城的八旗子弟。
  论找乐子,哪儿也少不掉他们。
  数年过去了,这帮人心里的恐惧基本消失,转而习惯了新朝新生活。
  用那五爷的话讲:
  大清虽然亡了,可日子还得照样过。
  吴国好,京畿府更好,这里特別適合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积极加入了奇装异服的群体。
  ……
  吴廷的部分儒臣对此颇有微词。
  在朝议上建议出手打压。
  李郁倒是看得开,就是 18世纪的 citywalk, cosplay嘛。
  他乾脆直白的告诉臣子们:
  “这帮公子哥的父辈日进斗金,如果没有他们在外面天酒地,这钱岂不是永远出不来了?”
  “至於说奇装异服,隨他去吧。確实荒诞了些,但没必要喊打喊杀。”
  李郁心中暗想:
  citywalk確实是怪怪的,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形容词。但总比 citylecture, cityfxxk, citygank要好一百倍~
  既然陛下如此宽容,自然无人再提及此事。
  只不过,
  依旧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松江府折腾就行,別向西越境。否则立马抓你下狱,丟进天底下最昂贵的大狱。
  ……
  在陛下的以身作则下,帝国內部气氛逐渐舒缓,所有人也真正相信了,陛下是真的不在乎这些琐事破事。
  司法大臣默默地將“河南延津人吃鲤鱼特大案”所有卷宗付之一炬。
  隨著形势变化,
  一部分原先的旧儒生也获得了新生。
  帝国吸纳了部分旧儒生作为地方徵税情况巡查人员和第三方驻厂税务专员。
  监督!
  挑刺!
  升官是很难的,基本就是个得罪人的职业。
  但是,如果你真有一腔浩然正气,那这个饭碗是真是铁打铜浇的。
  一时间,不少中年旧儒生嚎啕大哭,感恩涕零。
  最⊥新⊥小⊥说⊥在⊥⊥⊥首⊥发!
  客官地讲,在儒生群体当中,浩然正气之人是有的,蝇营狗苟之人也是有的。
  总之,松江特別监狱人满为患。
  年年扩建。
  就连黄总商也因为一项不大不小的罪名,被判了 2年,住进了典狱长头上的天字號甲监。
  他在狱中坚持消费,创下了月消费 20万两的记录,为帝国的廉价成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789年,开春。
  奥斯曼新一任苏丹塞利姆派来了他最信任的大臣。
  “外臣拜见吴皇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郁心里一咯噔,意识到战局或有变。
  果然,使臣言辞诚恳:
  “请陛下速速发兵支援我朝。”
  陆军大臣林淮生接过了话茬,询问:
  “使臣阁下,可是克里米亚战局有变?”
  “是。根据可靠情报,欧洲人在筹划一场巨大的阴谋,由撒克逊人出钱,法兰克人出军官,普鲁士人直接出兵,他们要协助罗剎夺回克里米亚。”
  殿內譁然。
  重臣们议论纷纷。
  但,李郁却平静地盯著使臣试图看出一丝端倪。他总觉得这里有些不对劲。
  ……
  朝议之后。
  李郁对著巨幅地图久久发愣。
  这几年,帝国一直在向外卖武器,枪炮、刀矛、火药,什么都卖,赚的飞起。
  西欧各国也差不多。
  交战双方瘦的脱相,幕后各国红光满面。
  克里米亚从激烈交战到对峙僵持,这仗断断续续打了好些年了。
  如今,要迎来新变化了吗?
  从常理而言,撒克逊应该格外警惕罗剎人南下。
  原因很简单。
  罗剎人一旦南下,就会威胁到印度洋航线,从而威胁到撒克逊人的海上生命线。
  所以,
  撒克逊人到底出於什么目的?打垮奥斯曼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
  李郁的视线从南亚次大陆一路延伸到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
  又回头~
  最终落在了苏伊士运河处。
  (此时尚未开挖,属於奥斯曼领土。)
  陡然间,
  他一激灵。
  瞬间激动的在殿內来回踱步。
  妙,妙啊。
  假如自己提前控制这块区域,岂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捏住了全世界交通和石油两大罩门所在?
  “来人。”
  侍卫推开厚重的大门,走进室內。军靴敲击地面,很有节奏。
  “陛下?”
  “召靖海公施秉仁、海军司令刘武回朝。”
  ……
  东山,陆军士官学校。
  帝国的年轻士官生们正在上实弹课程。
  一比一搭建的棱堡货真价实,被士官生们亲手点燃的火箭弹打的烟尘滚滚。
  硝烟散去。
  眾人进入棱堡查看,对效果並不十分满意。
  教官评判:
  “可以造成毁伤,但无法达成一击必杀的效果。”
  “棱堡敌军战斗力依然存在。”
  “继续下一场科目。”
  很快,炮声隆隆。
  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能听出来这炮击不一般,动静大,响声大。
  若是走近目睹,必定大惊失色。
  3磅炮打出 10磅炮的威力了。
  答案是:开弹、后膛炮。
  军工署和马鞍山重工联手研製。
  ……
  原理类似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结合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螺式炮閂。
  但,確实是相对先进。
  后膛炮的难度在於:设计和加工。
  开弹的难度在於:慢燃引线和弹托设计。
  以吴廷如今的工业实力配合资金实力,已经一一解决。
  慢燃引线的原理是是儘量把引线內部火药粉压实,不留空隙,引燃速度就变的缓慢了。
  军工署反覆测试,確保可靠。
  引燃时间也可根据引线截下的长度大致估算。
  木製弹托更简单,只是设计理念的突破。
  开弹爆炸,硝烟瀰漫~
  一口气打了 20发后,眾士官生再次进入棱堡查看情况。
  ……
  山坡上。
  李郁扭头对身边的一少年笑道:
  “张承业,你做的不错。”
  “谢陛下。”张承业喜滋滋,压低声音,“陛下,其实横楔式炮閂我们也试製了一门。加工难度大,產量稍低,但能弄出来。”
  “別急。我们不要遥遥领先,我们只求领先敌人一步。横楔式炮閂和適用於重炮的螺式炮閂慢慢研究,即使成功,暂时也不必拿出来。”
  “陛下圣明。”
  山坡下~
  士官们开始了今日的第三门科目——土工作业,抵近攻打棱堡。
  远远望去好似一群土拨鼠,铁杴翻飞,尘土飞扬。
  他们把坑道一直挖到儘量靠近棱堡的位置,然后架起臼炮。
  一发发开弹落入棱堡內,爆炸效果喜人。
  而棱堡守军的反制手段却少的可怜,枪打不到,炸弹拋不到。只有同样用臼炮才能达到不那么理想的杀伤效果。
  ……
  教官站在棱堡城墙反覆瞭望,不停指出哪一道坑道有人暴露。
  在战场,暴露就会被枪击。
  所以士官生们需要对坑道的深度和宽度做到心中有数。
  总结就是:
  火箭弹、开弹、土工作业对棱堡都有效果。
  但是,
  开弹是最適中的方式。
  火箭弹费后勤,土工作业费时间。
  军官们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自行决定选择某一种攻城方式。
  ……
  数年前和罗剎人的那场战爭,让吴廷意识到不能以打清军的心態去打欧洲军队。
  西伯利亚的棱堡是天底下最烂的棱堡。
  即使这样,
  也给吴军造成了不小损伤。
  若是吴军有朝一日需进攻地中海沿岸那些沃邦元帅的徒子徒孙设计的石头棱堡,得死多少人?
  纵然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以 18世纪的交通情况,吴军远征必定要走精锐路线,人海战术是不现实的。
  所以,武器要突破!理念也要突破!
  ……
  李郁还提出了一个科目:
  今日你是进攻方,明日你可能就是防守方。
  矛要尖,盾要厚。
  我若用火箭弹、开弹、土工作业攻打,阁下作为守军又该如何应对?
  眾人瞬间傻眼。(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