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朕的大明朕做主> 183.第183章 视察武略院

183.第183章 视察武略院

  第183章 视察武略院
  侧躺在床上,眼睛圆睁,看着对面抱着枕头装睡的徐婉儿,此刻朱由校唯一的想法就是。
  小笼包真白。
  看了对面一会儿,一直看到徐婉儿脸色开始变的绯红,朱由校才装作没发现她装睡,从罗汉床上起身,在内侍的伺候下着衣。
  皇帝起身后,徐婉儿睁开眼睛,看着皇帝匀称的身材,脸上红晕更甚。
  将漱口水吐在金盆里,朱由校从宫女的手中接过毛巾擦脸。
  转头看了眼依旧保持着一个动作的徐婉儿。
  这姑娘脸红的就跟被螃蟹被煮了一般。
  无语的摇了摇头,朱由校转身向外面走去。
  长时间保持这么一个动作,腿也不麻么。
  出了门,丁修带着今天当值的锦衣卫早已在此等候。
  从丁修的手中接过马缰,翻身上了一匹黑马,两百余人骑着马,浩浩荡荡的出了西苑,沿御街,向武略院而去。
  随着皇帝搬到了西苑,这武略院也跟着搬了地方。
  而这个地方,距离皇帝也很近:中军都督府。
  就在承天门外面。
  以御街为界,左侧是武职衙门,右侧是文职衙门。
  看着已经从“中军都督府”换成了“武略院”的牌匾,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地方很是让人熟悉。
  后世,这里也是国家的中心。
  大会堂建在五军都督府的地基上,钱币博物馆建在锦衣卫官衙的地基上。
  而御街对面的六部、鸿胪寺、太医院的地基上建的是国家博物馆。
  将马交给丁修,让去拴马,朱由校进了武略院的大门。
  四进的超大院子。
  从内往外四层,分别是皇帝及随行人员的班房,祭酒及管理人员的班房,教室,生员宿舍。
  没有校长、山长之类的头衔。
  皇帝在的时候皇帝最大,皇帝不在的时候祭酒最大。
  武略院的祭酒是陈寅。
  祭酒是方正化。
  后勤司司正是定国公徐希臯。
  军医是杨镐推荐的,叫张景岳,去年跟着败军从辽东回来的。
  据说医术非常不错,因为善用熟地黄,又被人戏称张熟地。
  顺便一提,左归丸、右归丸这两剂男女之友就是张景岳写出来的。
  说到大明的太医院,朱由校特意要过太医院历代医官员的资料看。
  不得不说,这是大明一个谜一般存在的地方。
  有先后治死了成化、弘治的牛人刘文泰。
  有大名鼎鼎,写出《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还有活了九十七岁高龄的龚廷贤(1522~1619)。
  活了九十八的杨济时(1522~1620)。
  看过太医院的名册后,朱由校才知道为啥泰昌能让崔文升给他开药,天启能落水病死。
  合着是太医院多少年没从民间往里面补充新鲜血液了,没有能力的大夫了埃
  最后一次大规模补充名医的人,居然是嘉靖!
  “大伴,朕让你去各地沿请名医,入职太医院的事儿,办的如何了?”
  走在路上,朱由校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已经派出去寻访名医了。”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小心的看了一眼皇帝道。
  “奴婢派了二十个人出去,特意嘱咐过,要寻当地有名的,能找到历年药方的。”
  “前些日子,他们有人回信,说是愿意来的,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愿意来的?”
  听到刘时敏的话,朱由校眉头一跳动。
  “那不愿意来的呢?”
  “连夜带着家小就跑了。”
  “。。。”
  大明的太医院这么可怕的吗?
  挥了挥手,朱由校只能无奈道。
  “不愿意的就算了,不强求。”
  “让武略院搬到中军都督府来,没弄出什么骚乱吧?”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方正化问道。
  嗯,就是历史上守城而死的那位。
  司礼监的老人了。
  今年二十三岁,身材颇为壮实,看的出来平日里没少撸铁。
  据说这小子的武功挺高的。
  “回皇爷,有锦衣卫从旁辅助,一切都很顺利。”
  闻言,方正化当即就道。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再说什么,而是转头看向陈寅问道。
  “从那个叫鹰扬卫来的卢象升,将军以为如何?”
  “是块好料。”
  闻言,陈寅当即点头道。
  “此人性格坚毅、果敢。在诸生中,体魄当属上流。能骑马,善开弓。其是卫所军生,虽主学的是四书五经,但也粗通兵法,且颇有岳武穆之志。”
  “既然陈将军如此看好此子,那朕对六月的武略院大考可就颇为期待了。”
  “他若是能拔得头筹,朕就给他个军中都头之职。”
  听到陈寅的话,朱由校轻声笑道。
  “希望这卢象升到时候不会让朕失望吧。”
  “臣替此子谢陛下看重之恩。”
  挥了挥手,朱由校同陈寅接着道。
  “朕从去岁就开始扩编诸军,因为打算让孙传庭带着豹韬卫先去辽东,就优先补了他麾下的将官,其他三卫将官缺员很是严重,很多职位至今都是兼领。”
  “六月武略院大考,这些人朕就要用。”
  “陈将军肩上的担子,很重埃”
  “陛下放心,六月大考前,臣一定为陛下培训出足额的将官,补充至京中三卫。”
  听到皇帝的话,陈寅当即拱手保证道。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后,挥手让他先去忙。
  推门进了自己在武略院的班房,朱由校在案前坐下。
  待随行太监替自己搬来所需的东西后,朱由校提笔写起了东西。
  新的军队编制下,设军法、武德、辎重三营。
  辎重营是大营,负责后勤工作。
  而军法、武德两营,则是小营,但权力却是不校
  通俗的说,两营在军中就是负责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军法营的作用,一个是督战,一个是监军,是唱白脸的那个。
  大明军法,五十四禁,十七斩。
  十七斩:悖军、慢军、懈军、构军、奸军、盗军、探军、背军、狠军、乱军、诈军、弊军、误军。
  五十四斩则是对十七禁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对于这个东西,朱由校仔细的研究过,觉得非常可行,就没有多做出修改。
  这个具体到下面,就需要军法营去执行了。
  而武德营的作用,就是唱红脸了。
  一个是对士卒进行忠君主义教育,维持军中士气,      另外一个,就是解决朱由校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占役、私役。
  大明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凡是有点儿地位的将军,哪个不是义子过百,徒孙过万。
  上级军官肉刑私用,贪墨军饷、强占卫所田、役使军士等等问题。
  这个在军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了。
  军队,从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那天开始,就是为杀人而存在的暴力工具,是一把利剑。
  这柄利剑需要一个剑鞘。
  历朝历代,对于军队,各朝都设过监军、虞侯、观军容使等职,作为剑鞘,以期可以维持这柄剑的锋利程度。
  但,剑鞘太松,就会伤到自己,出现五代十国这种武夫当国的局面。
  而剑鞘太紧,剑就会钝,如后期的赵宋,以及如今的大明。
  皇帝马上打天下时,同士卒同吃同住,军队与其说是国家的军队,不如说是皇帝的私军。
  而到了后世子孙治天下时,无论是虞侯这种武官、监军这种太监,还是观军容使这种文官,都无法真正的做到替统御军队,握住这柄利剑。
  毕竟,军队能成为你皇帝的私军。
  怎么不能成为将领的私军呢?
  当这些士卒面临着私役时,又没个投诉通道,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最终要么被上官的亲信给弄死,要么就自认倒霉,沦为上官的家人奴仆。
  而武德司,就是朱由校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事肯定不能让文官去干,让文官去干的结果肯定是军队跪了。
  然后连带着大明一起跟着跪。
  提问,怎么才能让一个人任劳任怨的去做一件回报低的事呢?
  答案是,给编制。
  后世,有那么一群人,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最耗脑力的工作,应对的是世界上最难缠的对象。
  但他们,却完美的诠释了那句诗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个职业是,公立学校的教师。
  后世公立学校,为什么能留的主人,因为人有编制。
  从这个方面吸取经验,朱由校决定给武德司成员中,干的好的人,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编制——锦衣卫。
  或者说将来的从龙卫。
  大明穷,给不出高薪,也就只能画饼充饥,给干的好的人一个能肉眼看到的希望了。
  抄抄写写足足半个时辰,朱由校才站起来向外面走去。
  小解之后,朱由校一步三嘚瑟的走在中军都督府的院里。
  这自己虽然满打满算也才十六,但这个本钱还是很足的嘛。
  来到校场,武略院的勋贵子弟已经在列队等候。
  为啥是子弟呢,年纪大的都让皇帝踹到锦衣卫恩荫千户所领闲俸了。
  武略院的训练分为两部分。
  陈寅负责新到的军生,主抓将官培训。
  而陈策则是负责训练勋贵子弟。
  陈寅和陈策两人,是大明军官的两个代表。
  陈寅是世袭百户为起点,而陈策则是中武举为起点。
  两人都是靠着军功渐渐升上来的。
  陈策的一生,参与了平播、平倭,对于如何训练士卒,颇有经验。
  这些个勋贵子弟,让他训的总算是有个当兵的样了。
  虽然仍有几个胖子伫在人群中,很是突兀。
  看着这些勋贵子弟站的笔直的军姿,列着整齐的队列,没有一个人擅动,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兔子练兵的方法很是管用。
  觉得军姿是杂耍行为的,都是傻缺。
  站军姿这事,虽然很是无聊,但却是最简单、最便宜的一种,能锻炼人的服从行为和坚定意志的方式。
  是很无聊,但是这恰恰可以锻炼人的服从精神和意志的坚定。
  挺胸抬头,收腹,怒视前方,双脚成60度站立,双手紧贴裤线,全身紧绷。
  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你能做多久。
  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
  物理上,这些个勋贵子弟一个个吃的是肚满场肥,身形壮硕。
  但精神层面上,这些人中,五个能挑出一个大明面临亡国之难时,能挺身而出的,都是不愧于大明养他们三百年了。
  手扶在腰间长剑上,朱由校站立当场,一动不动。
  将近一刻钟后,朱由校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没人擅懂。
  “伱们,能吃的了苦吗?”
  在原地踱步,朱由校看向众人喝问道。
  “能1
  听到皇帝的问话,在皇帝的便宜小舅子徐允祯的带领下,四十多个勋贵子弟高呼道。
  “大声点儿!是平日里逛青楼,都逛成娘们儿了吗?”
  虽然在陈策的训练下,众人的声音很是整齐,但朱由校却表现的很不满意。
  “还是说,你们老祖宗在战场上拼杀,就是这么下令的?”
  “用你们最大的声音,告诉朕,你们能不能吃苦1
  “能1
  听到皇帝的嘲讽,以徐允祯为首,当即又高声喊道。
  “好1
  看着徐允祯脖子上青筋暴起,朱由校这才满意的点了头。
  “这才是我大明武勋的应有之风。”
  “也算是没有辱没祖上风采。”
  “朕下令整顿京营,新设四卫,各卫都有武德营,要你们分散到诸卫的武德营中,监督各军,与士卒同吃同做,你们能做到吗?”
  “能!能!能1
  听到皇帝的话,众人又是一阵高声回答。
  “好。”
  闻言,朱由校拿出一份军令,道。
  “徐允祯,出列。”
  “臣在。”
  听到皇帝喊自己,徐允祯当即迈着步子,来到皇帝面前。
  “带着他们,去收拾被褥衣物,去西苑,到虎贲卫报道。”
  “是1
  高喊一声,徐允祯接过皇帝手中的圣旨,转身后道。
  “所有人,向后~转,起步走~”
  看着一众勋贵子弟迈着整齐的步子离开,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武德司除了给士卒做忠君主义教育外,还要同普通士卒同吃同注抵背杀敌。
  这些日子的训练,就是让这些人能吃的了苦,弯得下腰。
  接下来就是验证环节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武德营一个任期两年,这些勋贵子弟若是真能吃的了苦,干的了事,能在基层待够一任。
  那在将来就是他的重点培育对象。
  现在将这些人塞进虎贲卫,就是他为将来控制天下军队做一个测试。
  武德营是朱由校保证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握把。
  看这些人能不能同下层士卒打成一片,能不能让军中将领不胡作非为。
  做到了他才有希望在将来控制住全国的军队。
  整饬军务需要军法营、武德营需要双管齐下。
  否则,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声音喊的再是响亮,也难以落实下去。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