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61章 议辽东

第61章 议辽东

  第61章 议辽东
  看着眼前的火药,朱由校颇为惊奇,这王恭厂出产的火药,居然是颗粒火药。
  根据匠人所言,这是戚少保《纪效新书》中记载的制作方式。
  而火药配比,也是戚少保的。
  看着眼前这堆工匠按照自己的设计往出来倒腾鸟铳,朱由校不得不感叹。
  明朝的牛人是真滴多埃
  有个虽然已经嘎了,但帮他想通如何解决底火问题的赵士桢。
  还有个弄出比例非常接近后世黑火药摩尔比的戚少保。
  然而,朱由校还没有感叹几句,就有一个小太监抱着一个盒子走了过来。
  “皇爷,孙巡抚的密匣。”
  “嗯?这么快就用上了?”
  闻言,朱由校有些诧异。
  这孙承宗才到辽东几天啊,就有话对他说了。
  拿着盒子,注意的观察了一下盒子有没有被暴力开启的痕迹后,朱由校放心的点了点头。
  很好,没人拿自己的三族不当回事。
  从盒子里拿出孙承宗的奏章,朱由校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份奏章不是孙承宗的,是熊廷弼的。
  “臣熊廷弼顿首。。。”
  “辽东疲敝,人心向背。。。”
  “粮价高昂,人且不足食,更况马乎。。。”
  这是一份要钱的奏章,要钱的原因是,熊廷弼想让孙承宗帮他在辽东屯田以供军用。
  他刚到辽东那会儿,别说是客军了,就是辽东本地军卒,都得时不时外出抢上些什么,才能活得下去。
  更有甚者,得和马抢吃的才能活得下去。
  拿着熊廷弼的奏章返回旧衙门,吩咐人拿来军用舆图,朱由校对照着前世记忆中的地形图,看着图上大明的城池位置。
  “去,准备一个沙盘。”
  “再把袁可立请来。”
  “奴婢领命。”
  闻言,哪太监连忙让人备车,准备回京请人。
  小太监走后,朱由校在搬来的沙盘上,根据自己前世关于辽东附近地形参考大明舆图,玩起了沙子。
  别问他为啥能记住,上辈子学遥感的。
  当然,记忆就算再好,也不可能实现一比一复刻,顶多弄个大概的辽东地形出来。
  在地图上画上大明长城的位置后,朱由校看着地图皱起了眉头。
  “小冰川期,再加上辽泽未治,恐怕没多少地方能屯田埃”
  没有建国后的东北大开发,此时的辽东,真的属于是苦寒之地。
  辽泽未治,这会儿辽沈平原上差不多就是寒冷版的水乡泽国。
  能屯田的地方,也就广宁前、后、中三卫、海州卫可以。
  辽阳沈阳附近别想了,哪是给对面种地。
  看着熊廷弼对于辽东局势的说明,朱由校皱起眉头。
  现在,熊廷弼带着军队主要防备着蒲河所(铁岭丢了)、抚顺关、鸦鹘关三个方向。
  努尔哈赤也只能进攻这三个方向。
  当然,他也可以不远千里的跑去从棒子哪儿抢一顿吃食。
  建奴的指挥部,如今从老寨,也就是赫图阿拉搬到了界凡,随时都可能再次突破边墙,进入辽沈。
  一直等到袁可立来了,朱由校都是一副苦瓜脸,
  “臣恭请圣安。”      进入大堂后,袁可立弯腰行礼道。
  “平身,且上前来。”
  让袁可立来到自己做好的沙盘前,朱由校将熊廷弼的奏本叫给袁可立道。
  “朕让熊廷弼遣辽军入京运粮,如今已经上路了。”
  “不过,他在奏疏中说,辽东路远,从京师运粮辽东,一石至地方消耗两斗,耗费颇广,太不划算。对目前的辽东来说,一粒米都显的弥足珍贵。”
  “他请旨在辽东屯田,孙承宗也赞同,你觉得呢?”
  “臣以为,可。”
  闻言,袁可立道。
  “从京师运粮至辽东,臣以为有两不便。一者,即使以军士运粮,人手亦有不足,定要从北直隶、山东招募民夫,颇耗钱粮。二者,若是运粮苫盖失法,致使米粮受潮腐败,则无法食用,亦是亏损。”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对袁可立的话表示赞同。
  “如何运粮,朕有个主意,待会儿再说。”
  “现在朕考虑的是辽军的问题。
  “现今辽军到底如何,你我都没有见过。这次熊廷弼派遣进京的辽军,朕打算留下两千。再让孙传庭带五千豹韬卫去辽东。”
  “这。”
  闻言,袁可立有些犹豫。
  “孙白谷虽是军生,但到底是个进士,让其独领一军,可有不妥?”
  “朕也是无意间听说了这么一个年轻人,就打算给他个机会。”
  “他写的诗,袁师也看过,可谓是胸有大志。再说了,他的那副身板儿,有的武将都比不上,哪儿像是个进士。”
  “这些天,他在南海子替朕练兵,表现的还算不错,朕就给他这个带兵去辽东的机会。”
  “陛下,练兵不易,五千新兵就这么上了辽东战场,臣恐怕会酿成惨祸埃”
  “匹夫尚不可夺其志,况我大明进士乎。”
  听到袁可立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接着道。
  “兵部上的关于辽东兵马人数的奏章,朕并不相信。”
  “让孙传庭去辽东,就是让他趁着发粮饷的机会,给朕摸一摸,这辽东到底有多少军卒。”
  “另外,朕就是想让孙传庭,去做这第二道防线。”
  指着地图上划出的一道线,袁可立看出了些什么。
  “皇上是怕,辽沈失守?”
  “自去岁萨尔浒之败后,辽东就一直在打仗,没多产出多少粮食。今岁八月,贼酋攻入辽沈,熊廷弼坚壁清野,而后督军逼战,将其顶在了灰山,最终只能在附近劫掠一番而退,占不了多少便宜。”
  “朕听说辽东有很多的汉儿,受不了官府苛压,纷纷越过边墙,投了建奴。”
  “今岁的这个冬天,建奴的年,不好过埃”
  “陛下的意思是,明年开春,建奴就会猛攻辽沈?”
  听着皇帝的话,袁可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狼也好,人也罢,饿疯了的时候,最是可怕。”
  手在沙盘的边上拍着,朱由校对袁可立道。
  “朕虽然不知道建奴那边到底有多少人,但朕能猜到,就算是拿到了当年萨尔浒大败时,杨镐丢了的补给,这一年人吃马嚼的下来,也剩不了多少。”
  “如今的辽东,也就只有辽沈二城中,才有足够的粮草,为了活下去,建奴必然,也必须强攻辽沈。”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未谋胜,先谋败。”
  “大明家大业大,只要将领还在,朕在辽东输得起一次,也输得起两次。”
  “而建奴,他们输不起。”
  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