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知人善任

  见秦瑶光要处理事务,淳宁便想着回避一二。
  “皇姐,不如我先去洗漱?”
  秦瑶光却笑道:“不急,她们要回的事儿,怕是都跟你有关。”
  果然,春分上前一步,道:“殿下,宗正寺那边,送来了薛仁苏的赎身黄金。”
  整整五百两黄金,装在一个两尺见方的紫檀木钱匣子里。
  春分抱上来放在案几上,沉甸甸的。
  秦瑶光饶有兴致地打开盖子,质地纯粹的黄金,在灯火下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简直闪瞎眼!
  钱匣子里共有两层,每一层都放了五个五十两一锭的金锭,十个就是五百两。
  完全没有零碎。
  看来,卫尉寺卿府上,很有钱啊。
  要不然,不会这么齐整。
  看来,薛仁复溺水死亡、薛仁安重伤后,薛家彻底没了选择。
  这两位,原本是除了薛仁苏之外,最被看好的两个过继人选。
  眼看都没了戏,只好将薛仁苏赎回。
  毕竟,男人好色这种事,虽然有损清誉,却无伤大雅。
  淳宁却没有想这么多,拿起其中一锭金子,翻看着金锭下面打着的官方印记。
  “皇姐,一个卫尉寺卿,家里竟是这等富裕?”
  她再怎么对金钱没有概念,也知道五百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
  哪怕是百年世家,要拿出来这么一笔现银,也要花些功夫去筹措。
  秦瑶光轻笑一声,道:“我看还不止。”
  那卫尉寺卿,被养得这么肥。
  她就当是进行财富再分配吧!
  多余的,她也不跟淳宁细说,叫了霜降上来。
  今儿在东西二市走了一遍,她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东市,我们就用那个布庄,改造后就能直接用。”秦瑶光问淳宁,“你觉得如何?”
  乌娘子既然不打算回来,布庄的经营状况只会每况愈下。
  淳宁点头道:“妹妹也觉得那个地方好,又够宽阔、还有现成的库房,不潮湿。”
  储存布匹衣料的环境条件,和书本近似,这也是秦瑶光选中布庄的其中一个原因。
  “霜降,你跟田掌柜打交道多,如果是经营书坊,他可以吗?”
  秦瑶光询问霜降。
  “田掌柜是个老实人,又在东市立足多年。”
  霜降禀道:“依奴婢来看,只要他熟悉了书坊的经营,就没有问题。”
  “好。”
  秦瑶光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明儿你让田掌柜来一趟,我与他详细说说。”
  其他的产业她可以不在意。
  但乐阳纸笔所承载的意义,不止是为了赚钱。
  西市就定下来原先的书画铺子,只要重新翻新一番,就能使用,也让掌柜的明日一同来公主府说事。
  书坊的事说完,又开始议论庄子上那些女子的去向。
  正说着事,洗漱完毕的燕吉音穿着柔软舒适的云绸寝衣,来到秦瑶光跟前。
  她刚泡了羊奶澡,身上是奶香奶香的味道。
  长长的黑发仔细养护了,梳顺后披散在肩头,药香混着奶香味一起,并不觉怪异,还有些好闻。
  一张白生生清丽小脸,可以窥见父母的不俗容颜。
  “母亲,吉音这就要去睡了,您早些安歇。”
  她是个肯下苦功的孩子,短短十来日功夫,行止见礼已是有模有样。
  再加上年纪小,跟个小大人似的礼仪举止,显得格外乖巧。
  “母亲知道了,你快去吧。”
  秦瑶光冲她微微笑着,替她拢了拢衣襟,又嘱咐春杏春桃几句。
  淳宁见了,不禁感慨道:“皇姐,您这几个孩子,怎么都这样乖巧?”
  秦瑶光道:“还有两个你没见着呢。”
  老二自不必提,老三却是个傲娇小少年。
  不过,那天他做的蝴蝶纸鸢可真漂亮,一看就是很用心做出的礼物。
  只是冬日并不是放纸鸢的好季节,待开了春,再带着妹妹和几个孩子,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踏青去。
  哦,对了。
  好像忘了一个人?
  驸马?
  没关系,他不重要。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三条腿的男人到处都是。
  霜降拿出的名册,在马车上时,秦瑶光已经看过一遍。
  如今多了淳宁,三人便一起参详着,很快就分配了这些女子的去留。
  这些女子都是从淳宁公主府来,不管怎么着,淳宁也比她们更有印象。
  最后,秦瑶光指着苏迪雅的名字道:“把她叫来公主府,让邓嬷嬷调教后,送去鸿胪寺谋个差事,往后或许能用得上。”
  苏迪雅,便是那个精通北戎好几个部落的语言的部落主女儿。
  从妓院赎身后,她的身契如今归秦瑶光所有。
  大景朝有女官制度。
  并非那种名存实亡、为了取悦男人而存在的女官,而是正经职业。
  只是任职的人并不多,且大多都集中在皇宫大内。
  比如太常寺之下掌音乐的太乐令,就是由女官任职。
  此外,在太医院还有专职的医女,替后宫妃嫔和有品级在身的诰命夫人们看诊。
  鸿胪寺掌外事接待。
  类似于现代的外交部,不过,还得负责各路来朝贡的属国、部落、外邦等等的吃喝拉撒。
  平时清闲,一旦有来朝贡的,就忙得脚不沾地。
  而这些外来的国家,在礼法一道上并不如大景朝严谨,常常有女宾跟随。
  因此,鸿胪寺里有不少女官,专门负责接待她们。
  对女翻译的需求,一向很大。
  苏迪雅作为秦瑶光的奴婢,又精通好几种北戎语言,去鸿胪寺正好专业对口。
  只是淳宁有些感到奇怪,便问道:“皇姐,您为何如此看重于她?”
  秦瑶光心道:这是因为北戎大捷之后,接下来大景朝就要开通和北戎的商路。
  两边打了几十年的仗,对彼此的物资都稀缺的很。
  这条商路一开,无数商人看准商机,涌向北戎,赚得盆满钵满。
  别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原书剧情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周清荷发家之始。
  翻译,到了那时,可是稀缺人才。
  此刻淳宁问起,秦瑶光就道:“姐姐我啊,对人家会而我不会的东西的人,特别欣赏。”
  她这句话说得很是绕口,淳宁想了想才明白过来,便笑了起来,道:“有道理。”
  这些事都议停当,春分禀道:“还有一事,要禀明殿下知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