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出使西夏

  当宗舒的深蓝、深海号到达金明池之时,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人们争相涌向金明池,看看宗舒是不是把交趾的王公权贵都给抓回来了。
  徽宗带着群臣都在这里等,珠珠和刘皇后等人也来了。
  高俅早就安排了禁军守在各处,维护秩序。
  即便如此,百姓还是在外围吵吵嚷嚷,努力要钻到里圈来。
  蔡攸也站在队伍里,在徽宗的侧后方,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宗舒的船队抵京之前,枢密院又收到了从广南西路传来的军情。
  除了宗泽,还有另外的渠道也报来了消息。
  简单地一印证,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宗舒这厮,真的把交趾王朝一锅给端掉了!
  宗舒的弟子吴玠,率几十万大军长驱进入,不仅收回了被交趾占去的地盘,还打入了交趾都城,控制了交趾全境。
  这业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说震古烁今,一点都不为过。
  本想整宗舒的,没料到送给他一个机会。
  本想让他客死他乡,没料到却让他扬名立万!
  立这么大的功劳,宗舒回来之后,还怎么搞他?
  想搞也搞不动!说不定会犯众怒!
  来了,来了,来了!
  几条大船慢慢驶了进来,深蓝号和深海号早都已经分开,停在了金明池。
  船停稳之后,宗舒出来了,站在了深蓝号的船头。
  紧接着,牛皋和他的特战队出现了。
  李善德和一百多名交趾人也都走出船舱,在甲板上列队。
  宗舒看到了迎接的人群,快步下船,向太后、皇帝、皇后走来。
  “太后,陛下,皇后娘娘,想死我了!”宗舒边说边抱拳施礼:“我甲胄在身,只能行以军中之礼。”
  嘶,徐兢听得心惊肉跳。
  见了陛下,居然不想磕头,而行以军中之礼!
  军中之礼,难道不磕头吗?
  难道只是抱拳吗?
  什么时候,军中之礼变得如此简化了?
  徐兢一回想,牛皋和他的特战队员也没有向宗舒行过跪礼,一般都是抱拳。
  其他部队,比如,禁军的军中之礼难道也跟着变了吗?
  宗舒居然说是有甲胄在身!
  明明是刚刚下船之前,临时披挂了一下!
  这次打交趾,宗舒根本就没有参与,他只是给牛皋交待了一些战法和注意事项。
  其他时间,宗舒都是和赵元奴待在一起,到岸上逛逛,到海滩玩玩,在甲板上躺着,如同一条咸鱼。
  宗舒刚刚披挂了一下,就是为了不想给皇帝下跪!
  有多少人想见一面陛下而不可得!
  有多少人想给皇帝下跪而没有机会!
  你想给皇帝下跪,那也得能见着皇帝。
  能见着皇帝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宗舒却不愿意向皇帝下跪。
  宗舒不下跪,徐兢、吴非、曹宗申及牛皋等人却是跪倒了一片。
  徽宗早明白宗舒这家伙的这个怪癖。
  对宗舒的“无礼”已经习以为常、毫不在意。
  占住交趾,这是大宋立国以来,首次实现了开疆拓土。
  与这天大的功劳相比,宗舒这点小节简直可以不算事。
  宗舒施完礼,就马上跑到珠珠跟前,拉起了珠珠的手。
  咳咳,众人只当没看见。
  珠珠不动声色地脱离了宗舒的手,轻声问道:
  “元奴呢,她伺候得可好?”
  “哈哈,真不错,”宗舒很是满意,随即感到不对劲:
  “当然了,她再好,也没有你好啊。”
  站在宗舒身边不远的官员们顿时感到脸红了,宗舒这厮,这话也能说得出口?
  “舍予,那下次,就让如烟陪着你吧。”珠珠笑道。
  下次?宗舒有些不明白,难道说珠珠认为自己还会远行?
  下次要如烟陪着,换个新鲜点儿的?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
  立了如此大功,当然得有奖赏。
  吴非仍然是中书舍人,但获赠一处宅第。
  牛皋、曹宗申被编入东宫,与韩世忠一样成为东宫的属官。
  曹宗申从书童摇身一变,成为东宫的属官,可谓是一步登天。
  而宗舒,作为这一功绩的创造者,这一奇迹的缔造者,则是没有要任何赏赐。
  官,他不想当,再大的官也不做。
  宗舒说,他只想做个平凡人,与珠珠过着平凡而平静的生活。
  至于赏银子什么的,宗舒根本不要。
  如果宗舒要银子,朝廷就会左右为难。
  赏多了,朝廷给不起。
  赏少了,宗舒看不上。
  徽宗本想把一百多名交趾人赏给宗舒的,宗舒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觉悟,说应该由朝廷处理,只要不放回交趾怎么都行。
  以前,宗舒抓住了耶律不才,偷偷留在了密县基地,就是不交给朝廷。
  这次,一百多名交趾人,除了交趾王李善德,其他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宗舒居然如此慷慨让朝廷来处理。
  以宗舒的脾气,凡是俘虏都送到密县去挖石炭去!
  但这些人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的,到密县纯粹是浪费粮食。
  最重要的是,这些俘虏扔在密县,蔡攸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就有理由进入密县。
  密县基地有很多不能公布的秘密,特别是不能让蔡攸这样的官员知道。
  正是宗舒居功不自傲、有功不要赏的态度,让徽宗加大了对他人的奖赏。
  状元苏易一心在大宋科学院当教习,徽宗就提拔苏孟复。
  随后,又将李少言的父亲李纲提拔为川府路宣抚使,同时知泸州府。
  交趾问题解决了,大理就蹦跶不起来了。
  即使如此,朝廷也不想就此放过大理。
  有了宗舒夺得交趾的先例,朝廷对大理忽然有些眼馋。
  虽然没有明说,但安排李纲前去,其实就有此意。
  大理老实便罢,但凡有一点不顺从,就完全可以按照宗舒的办法处理。
  因此,大理的北边有李纲,西边有宗泽,大理一定会小心翼翼,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李纲虽然是提了官,但宗舒私下对太子讲,这样其实不妥。
  因为大宋真正的劲敌还是在北方,根本不是南方。
  像大理之类,李纲和宗泽不在那里,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大理、吐蕃,顶多算是牛皮癣,要不了大宋的命,而金人随时都有可能南下。
  赵桓心想,金人不是把燕云送给大宋了吗?怎么会南下侵宋?
  宗舒没有解释那么多,尽管他不明白为什么金人要送回燕云之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金人一定会南侵。
  回来后不久,大宋科学院传来了一系列好消息,内燃机做出来了,塑料制出来了。
  加装内燃机的一条船,在索须河上走了二十多里,没有扬帆,没有纤夫,让来往的船只大为吃惊。
  宗舒专门看了一下,大喜过望,马上把内燃机的研制成功作为年度最高科技奖。
  奖金为五十万两银子,由林灵素分给参与项目参与人员。
  从石油中提取出了乙烯,和树脂一起,制作成了全新的物质:塑料。这也是划时代的成就。
  一天,徽宗亲自驾临宗家宅院,给宗舒派了一项新的任务:
  出使西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