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不是让你们翻天

  盛夏季节,汴河两边的柳树,条条有气无力地垂下,知了都懒得叫一声。
  正是日高人渴漫思茶、树荫底下吃寒瓜的时候。
  汴梁的群众却一反常态,涌出城外,不知道的,还以为城内又发生了类似通真宫下沉事件。
  城外三十里处,几万人在这里聚集。
  规模堪比几年前流民齐聚汴梁之时。
  这是宗舒免费发放蜡烛、煤油灯的最后一天。
  有些群众知道的消息晚,看到别人家领到了东西,也急慌慌地赶过来。
  宗舒带着太子、吴非、珠珠、李少言、曹宗申赶到了这里。
  有些群众见过太子和珠珠,都慌忙跪了下来。
  曹宗申给太子递过一个喇叭,太子对群众讲了一番话,让大家起来。
  吴非看此情景,又看了看宗申,心中满是佩服。
  宗师的教学手段真的是不一样,他让太子来,就是要让大家看一看,什么叫民心,如何得民心。
  “殿下,宗师一个小小的举措,可让百名官员归附,十万百姓归心,在此,实在是佩服之至。”
  “殿下,不管对官员,还是对民众,收其心、服其志,必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之以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吴非滔滔不绝、连绵不断,李少言却生气了,这个侍讲,抢自己的话头啊。
  这个人以前好像就是个闷葫芦,怎么现在,变得比自己还要话痨?
  宗舒对吴非的啰嗦有些烦,话多倒还罢了,关键是还整些对仗句,显示你的文才么?
  吴非说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
  本少爷免费送火柴、送蜡烛、送煤油灯,这不是银子吗?
  几十名工人和大宋科学院的学员、教习们都来了,时间成本,不是银子吗?
  “太子殿下,吴不是,说的都对。今天,我们先做一件事:导之以行。”
  宗舒边说边从驴背上拿下一套衣服,展开一看,短袖窄衣,布料粗糙,与贩夫走卒之流所穿服装无异。
  “殿下,我大宋三年一小饥,五年一大饥,农业发展始终是根本。殿下要为天下苍生计,就要深入田间地头,带头耕田耙地,为天下百姓作示范。”
  宗舒这番话,太子以及吴非等人,感到非常熟悉,李若水也经常给太子灌输这样的道理。
  李若水只是给太子讲民为本、农为先,讲太祖曾在皇宫里种地,为天下人示范。
  李若水从来没有要求太子亲自下地干农活。
  宗舒却是直接把太子领到这里,让他换上农人的衣服,亲自体验一把稼穑。
  吴非连忙接过衣服,替太子换上了。
  这个庄园三百多亩地,宗舒买下后,林灵素招了不少流民,在这里耙地。
  正在密县基地负责种稻子的陈旉来到这里,指导流民整地。
  陈旉告诉宗舒,在密县超化寨山下,他种的水稻育苗成功,并且已经栽种了十亩地。
  停上两个月,稻子就可以收割。
  陈旉万万没想到,在北方种占城稻,居然也能成功育苗。
  从育苗情况看,长势非常好。下一步就是看灌浆如何了。
  对于陈旉的激动,宗舒显得很是平静。因为在北方种稻子,有什么可稀奇的?
  为了把稻子种成,宗舒还专门交待陈旉,一定要注意温度,育苗队阶段是最重要的。
  所以,宗舒画了一张图,让玻璃作坊制作并搭建了一个暖棚用于育苗。
  密县的十亩稻子根本不够,宗舒就让扩大种种植面积。今年来不及了,现在就开始整田。
  今年整好了,明年就成了熟田,稻子的产量就会更高。
  宗舒紧挨着梁师成火柴的地方买地,其实就是为了利用梁师成的粪池子。
  现在梁师成的火柴厂,冷冷清清的,工人们在这里迷茫地等待着。
  陈旉带着流民从火柴厂里运粪,不仅没人拦,还有人在着挑。
  关键是火柴厂就算是生产,也用不上干的,清理大粪就成了一项额外的负担。
  已经有一些田成了水田。
  宗舒把太子领到了一块旱地上,交给他个锄头,让他挖地三尺。
  太子都干活了,吴非、李少言和曹宗申自然不能看着,也得跟着干。
  几个人找陈旉,要来了几身衣服,也开始干了起来。
  曹宗申还好一点,其他人也都没干过活,刚开始挺新鲜,干得挺起劲。
  太子赵桓边干边和大家有说有笑的,简直不要太轻松。
  不一会儿,太子就开始挥汗如雨了。
  再干一会儿,口干舌躁。
  这时不少人领到了免费的蜡烛和煤油灯,闲着没事,过来看热闹。
  哇,太子殿下,领着人在干农活!
  多么让人感动的场面呐!
  有如此勤勉的太子,何愁我大宋不兴?
  不是听说,当今的陛下天天只知道画画、写字、作词吗?
  不是听说,当今的陛下只知道收集天下奇珍异宝、不顾人民疾苦吗?
  看太子殿下,给大家领免费的火柴、蜡烛和煤油灯,还亲自下地干活!
  越来越多的群众聚集过来,议论纷纷,为太子殿下的勤勉点赞。
  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士子们也过来了,对太子殿下的行为唱起了赞歌。
  在老百姓的赞扬声中,赵桓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刚才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正想停下来的李少言和曹宗申,也不得不撅起屁股,拿起锄头挖起来。
  实在是干不动了,但官员和士子们摇头晃脑的赞美,让太子又硬着头皮,强打精神,继续干下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宗舒和珠珠。
  宗舒这厮坐在一把胡椅上,一前一后地摇晃着,脚尖还在悠闲地划着圈。
  胡椅的扶手边还摆着一个小方桌。
  小方桌上泡着茶水,放着切好的寒瓜,绿的皮,红的瓤、黑的籽,端的是让人垂涎欲滴。
  这厮的头顶上还撑着一把巨大的青凉伞。
  最为过分的,美丽动人的珠珠殿下站在他的身边,还给他扇着风,时不时地拿出锦帕在他的脸上揩汗。
  李少言看到后,暴汗。
  宗舒悠哉悠哉地躺在摇椅上,二郎腿敲着,青凉伞遮着,小寒瓜吃着,他哪里出汗了?
  就算是出了汗,也是虚汗!
  太子干活,快累趴下了,你倒好,躺下了!
  就问你,心虚不?
  李少言看太子快撑不住了,央求宗舒道:“舍予,宗师,让我们歇会儿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之后,你们就会明白很多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宗舒说着,把只啃了一半的寒瓜扔到了地上。
  太子、李少言和曹宗申看此情景,更渴了,嗓子里直想冒烟。
  “再坚持一会儿啊。大家都看着,不能停。”
  宗舒刚说完,李少言就坐到地上,太子也是只喘大气。
  珠珠轻声道:“舍予,让大家都歇歇吧。”
  宗舒说道:“珠珠发话了,今天的活,就干到这里。下班,收工。”
  太子赵桓如蒙大赦,从地里奔到青凉伞下,拿起茶水开咕咚咕咚喝起来。
  珠珠马上又给赵桓递上一块寒瓜,赵桓正在啃,宗舒道:
  “太子殿下,没想到您翻地,也是一把好手。有了你,庄园里几百亩地,很快就能干完了。”
  话音未落,赵桓一屁股坐到了泥地上。
  正在喝水的李少言和曹宗申同时被水呛着了,这是要把太子当免费劳力呀,不会是玩真的吧?
  把几百亩地全翻了,岂不要把太子累死?
  看看众人的反应,宗舒眼一瞪:“让你们翻地,也不是让你们翻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