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第972章 扶好新店,相信人员

第972章 扶好新店,相信人员

  葱油腰润,其中腰是猪腰,润是猪润也就是猪肝。
  因为肝会让人联想到干燥,在过去农业为主的时候,农人会忌讳干燥,担心干旱影响到收成。
  所以在一些地方为了避讳,把猪肝称之为“猪润”。
  冯正明洪城分店的这道菜,被他在原有赣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
  过去余福祥做这道菜的时候,因为是江湖菜的做法,是不会去进行打刀,基本上就是猪腰和猪肝一起切片去烹炒。
  而冯正明则没有那样随意,他融入了鲁菜爆炒腰的技法。
  猪腰全部打上刀,只不过没有用麦穗刀,而是只打了直刀后,切成小长条段。
  猪肝则是全部片薄成柳叶片,这样和腰搭配在一起几乎差不多。
  做这道菜的时候,冯正明也融入了鲁菜的葱爆技法。
  腰和猪肝分别过油爆出,最后再以葱油迅速翻炒出锅。
  和鲁菜不同的是,这边店里的葱油腰润不勾芡,而且汁也是酸辣为主。
  熊老师傅和杜良生等本地厨师同行吃了这道菜。
  顿时只觉得酸酸辣辣的味道相当开胃下饭。
  有人终于是忍不住举起要了米饭。
  和冯正明其他的店不同,洪城这家店里的米饭,得益于赣省的水稻产量比较,因此店里的米饭是免费的。
  这边刚举手要米饭,服务生立刻过来指了指不远处放餐具旁边的大饭锅。
  “要米饭可以自己去那边盛,我们店里的米饭免费,但是请不要浪费。”
  说完这话,服务生转身继续去忙着招待其他的顾客。
  熊老师傅和杜良生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过看到店里已经是人满为患,门口还有不少人在排队。
  甚至冯正明还从里面出来,让服务生在门口给摆上了临时的桌子,让一些人可以坐下来吃上饭,还有一些人则是打包带走。
  眼见时间到了中午,店里店外真的已经是人山人海。
  杜良生忍不住惊呼:“这人也太多了吧?”
  其他厨师同行也都感到非常震惊。
  一个盛了米饭回来的厨师:“那边米饭都换了三大锅了,这简直太疯狂了。”
  熊老师傅感慨道:“果然是冯状元,出手真不是我们能比的。”
  此时熊老师傅他们一行人已经吃了不少菜。
  真的被店里的每道菜都深深吸引住。
  可以说每一道菜,都是他们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这种味道可能是刻在每个赣省人舌尖上的。
  这一口辣,真是满满家的滋味。
  熊老师傅他们这一桌,算是上菜最多的一桌了。
  其他不少一个人来吃的食客,点上一个菜基本就够吃。
  有些甚至点上一块把子肉,都能吃上两碗饭的。
  杜良生看着忍不住嘀咕:“这么一来,米饭免费,他们这家店不会亏本吗?”
  熊老师傅:“亏本肯定不会,咱们这边大米产量还是够大,何况虽然米饭是不限量,但还是要一块钱买碗不是吗?”
  一个厨师算了一下:“这把子肉是一块钱一块,再一块钱买个碗,然后吃上半锅的米饭,那岂不是赚大发了?”
  这话把熊老师傅都给气笑了。
  “你是没吃过饭吗?一块把子肉你要吃半锅饭?”
  杜良生和其他厨师也都纷纷笑起来。
  熊老师傅:“哪有那么多大胃王,闲的没事,跑来光吃米饭?
  人家冯状元这家店,定价便宜,也是为了让很多普通人都能吃得起,相信那些大胃王,也不至于故意来捣乱。”
  其实到了这一刻,在场包括杜良生都感受到压力。
  虽然冯正明没有做酒楼,看起来似乎对他们不构成多大威胁。
  可是看到冯正明这家店刚开业,迎来了如此火爆的生意。
  要说心里完全不嫉妒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有哪个厨师不希望自己的店里能够人满为患呢?
  熊老师傅看着桌上的菜已经吃的差不多。
  “大家看起来都吃好了,我们也该走了,把桌子让给人家做生意。”
  似乎是看到熊老师傅他们要走,冯正明突然就出现了。
  “各位吃好了?觉得味道如何?”
  熊老师傅看到冯正明出现,还问他们是不是吃好了?觉得味道如何?
  几乎瞬间意识到了冯正明要做些什么。
  “冯状元我们这顿多少钱啊?”
  冯正明见熊老师傅主动开口,他笑了笑:“哦,你们这顿不贵的,我们店里是主打一个实惠。”
  这么说着,冯正明还是把价格报给了熊老师傅。
  其他一些厨师同行听到冯正明竟然真的报价。
  甚至他都没有客气一下表示,这顿饭算是他来请客的意思。
  杜良生也没有多说什么,掏出钱包来把这顿饭结清。
  冯正明也是一点不推脱,收了钱还找零给杜良生。
  “谢谢杜师傅,也欢迎大家有空常来。”
  等走出店门后,有厨师忍不住嘀咕:“这个冯正明,他竟然还真的收我们钱啊?”
  杜良生:“不该收钱吗?上次我们请他吃饭,结果还不是人家去结账?你们也没有人说去结账的。”
  这话把其他厨师都给说得哑口无言。
  一个个脸上也浮现出一丝愧疚。
  熊老师傅:“人家是要做生意的,本来人家还想跟我们讲讲交情,结果我们自己没有把人家当回事,那人家也就不跟我们讲什么交情了。”
  被熊老师傅这么一说,其他一些厨师同行,尤其是几个赣省厨师协会的人,觉得没必要跟冯正明搞好什么关系。
  “他做他的生意,我们做我们的生意,大家经营的方向不同,没必要讲什么交情。”
  “对啊,他冯正明也不可能主动到我们赣省的厨师协会。”
  杜良生听的也是一阵无语。
  他心里不禁想:你们可真敢想,人家是能去厨师总会那边当会长的,来赣省厨师协会干什么?人家真来了你们把会长让给人家?
  杜良生也懒得多说什么,和熊老师傅一起先一步离开。
  等熊老师傅和杜良生走后,剩下的厨师们面面相觑,随后也都纷纷离去。
  冯正明在洪城新店开业第一天生意就很火。
  而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他这家店迅速在洪城出了名。
  本地人几乎没有不称赞这家店味道好的。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街头上一些偶遇的朋友打招呼都变了。
  “去哪吃啊?”
  “还能去哪?正鲁兴啊。”
  “哈哈哈,我也去,一起走。”
  “正鲁兴的味道是真的好。”
  “可不是嘛,明明那把子肉、肘子、猪蹄和四喜丸子都是鲁菜,可味道就是跟我们这几乎一模一样呢?”
  “还是人家厨师的手艺好啊。”
  “厨师手艺好是肯定的,人家老板是全国烹饪状元。”
  “对对,老板有那样的手艺,难怪是全国状元。”
  “我的意思是,他明明是鲁菜厨师,怎么会对我们当地口味那么了解?”
  “人家肯定是吃过不少当地菜,所以才对我们这边口味了解。”
  “对了,他请的掌勺师傅,是余师傅,也很有名的。”
  “余师傅手艺确实没的说,以前我经常去他店里吃。”
  “说明人家全国烹饪状元确实有本事,而且也懂得识人用人。”
  因为口碑越来越好,再加上本地电视台和报纸的报导。
  很自然让分店吸引到的人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赣省其他地方来省城里讨生活的人,他们对这家店是非常喜欢。
  首先是口味上可以满足他们,其次是价格上也是他们能接受的了。
  最关键一点,这家店对他们没有丝毫歧视。
  一些人干了一天的活,浑身上下都非常的脏,但是服务生依然会让他们进门,让他们可以随意坐下来吃。
  有时候一些身上比较脏的人不好意思,进店里买饭就说是打包带走。
  然后买了就走出店里来,在店外马路牙子上坐下来吃。
  冯正明看到这种情况,他让服务生专门准备一些小凳子。
  可以让这些不好意思在店里吃的人,可以坐在门外的凳子上吃。
  冯正明的这种安排,也使得他的店获得更多人追捧。
  自然也就让他的名声是非常好。
  看到店里生意好,心情最好的还是罗晴。
  她这一次提前过来,认真对当地进行各种的考察。
  自己都吃得上火了,还是坚持去了解当地人的口味,去吃那些街头备受本地人喜欢的小馆子。
  正因为罗晴调查的很细致,才能让冯正明一举把分店开的非常顺利。
  才能让冯正明找到了余福祥这样好的厨师来掌勺。
  所以冯正明这些天一直都在夸奖老婆厉害。
  罗晴看到自己付出的一切努力有收获,她心里是相当的高兴。
  因为这一次,终于是她自己帮丈夫做成了一件事。
  以前罗晴很多时候都是跟在丈夫身边。
  好多事情她看似都参与,但实际也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这次不同,没有罗晴前期的大量调查数据,冯正明这家店不可能一开业就能如此火爆。
  所以看到店的生意好,罗晴真是获得极大的满足。
  冯正明陪着妻子带着女儿,又在洪城多住了几天。
  可以说是,让妻子好好获得了成功的满足。
  然后他在分店里和所有人最后一次开了个会。
  这次开会,冯正明甚至让妻子来主持。
  罗晴已经很有经验,她也没有多余的废话,很诚恳表达了对大家努力的感谢,并且很诚恳地感谢余福祥的加入,把店里后续的一些东西交给了余福祥。
  虽然罗晴没有说太多具体的东西,但她对大家的信任还是让大家都很满意。
  尤其是余福祥,更是觉得开业这些天下来,他真的焕发了事业第二春。
  冯正明在妻子说完,也是对大家进行一番鼓励。
  只是叮嘱余福祥、高永福和侯冬三人,一定要好好合作,尤其是要保证采购和烹饪的品质。
  这一点余福祥、高永福和侯冬也都很清楚。
  现在店里的生意能这么好,主要是靠着极好的口碑。
  要想保持住好口碑,就必须要保证采购、烹饪各个环节的稳定。
  在冯正明这里,余福祥也学习到不少东西。
  他心里相当敬佩,冯正明对本地人口味偏好把控。
  还有就是冯正明在技法上的独树一帜。
  余福祥过去以为,冯正明是一个做酒宴特别拿手,或者是能做的好鲁菜中的官府菜,但肯定是对江湖菜不那么了解。
  可是这次,冯正明让余福祥明白,什么叫做触类旁通。
  在做江湖菜上,冯正明手艺也是绝对不差。
  哪怕不是他所擅长的菜系,不是他平时习惯的调口,他也能很好的把控住。
  甚至余福祥觉得,冯正明在洪城开的这家分店,将会彻底改变赣菜。
  并且会从赣省逐步向周边辐射,连其他一些地方的菜系,也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冯正明的嘱咐结束,他和妻子带着女儿跟大家告别。
  然后他是完全信任店里所有人,甚至没有专门再派人过来管账。
  就那样直接返回沪城去。
  冯正明和妻子带女儿回到沪城,他当天就赶回到老洋房餐厅。
  他不在的时间里,餐厅后厨一直都是夏蕙和几个青年厨师在负责。
  因为有夏蕙在,倒是没有让餐厅出菜的品质下降。
  而且冯正明安排了几个青年厨师,分别都主打他们所学的菜系。
  这么一来,也给餐厅客人不同菜系的体验。
  所以餐厅非但没有因为冯正明不在导致口碑下降。
  反倒是因为他不在,让大家有更多不同菜系的选择,口碑还在继续上升。
  沪城这边的不少厨师同行也都是相当的佩服。
  佩服冯正明这一份用人的手段。
  明明是一群青年厨师,可就是能肩负起大任。
  冯正明也敢于让他们去尝试。
  如果是换做其他的大师傅,可能是不敢这样把一切丢给青年厨师去做。
  其实冯正明回到沪城,第一时间先赶回老洋房餐厅。
  也是他心里不是那么放心有底。
  好在看到餐厅稳定经营,后厨里大家都能各司其职。
  这一切让冯正明相当满意。
  “看起来你们也都是越来越有大厨范了,我不在你们也能把餐厅经营的很好,以后我就能更加放心,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听到冯正明声音,大家看到他回来也都是松了一口气。
  他不在后厨的日子里,所有人真的是相当紧张,生怕出哪怕是一点问题。
  毕竟冯正明不在后厨,没有人给大家兜底。
  现在兜底的状元大厨回来,后厨众人心里也就有底了。(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