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第668章 泰山看日出

第668章 泰山看日出

  冯正明四个人在刘忠伟和梁芬家的菜馆里住了两天。
  把新菜单给刘忠伟定制好,还把几道烧、蒸、煮、炖的大菜都教给两口子。
  并且冯正明找了一家照相馆,帮两口子把拍好的菜品照片洗出来,还帮忙做成了可以挂在墙上的相框。
  等这一切都帮两口子做好,冯正明他们四个人便告辞离开。
  冯正明没有专门去教两口子基本功和手艺。
  也没有等两口子把帮他们经营餐馆的人招聘好。
  甚至连餐馆重新的布置,冯正明都没有给他们两口子任何指点。
  离开小餐馆后,一行人直奔岱庙。
  准备在参观过岱庙后,就连夜攀爬泰山,去山上看个日出。
  参观岱庙的时候,丁远有些好奇问:“冯哥,你怎么没有教刘忠伟和梁芬他们两口子做菜?就给那么一份菜谱,还有帮他们把一些菜照片拍出来,他们两口子能行吗?”
  冯正明笑了笑反问:“他们两口子能不能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这话把丁远给问住了。
  高永福和侯冬在一旁也想了想,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冯正明边走边给三个人进行一番解释。
  “我们和他们是萍水相逢,他们的孝心也确实值得我们伸手帮一把,所以我给他们那份菜谱,菜谱上的菜,都是我专门筛选过。
  基本上没有太多技术难度,都是以烧、蒸、炖、煮的菜为主。
  刘忠伟都能把炒鸡做的那么好,相信那些菜对他来说并不难学的。
  至于他们两口子能不能靠那份菜谱,成功把餐馆经营好?
  那就要看你们两口子自己的能力。”
  说到这里,冯正明停顿一下,接着叹了口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我都教给他们,剩下经营餐馆的事情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如果等我要来泰城开干饭铺分店的时候,他们两口子的餐馆经营的很好。
  我可能会让他们两口子加盟,把泰城第一家正鲁兴的把子肉分店交给他们两口子去经营。”
  丁远、高永福和侯冬听到这,明白这是冯正明对两口子的考验。
  毕竟现在看起来,两口子能力还是很有限。
  冯正明他们在岱庙游玩了大半天。
  傍晚时分,从岱庙出来,随便找了一家面馆。
  吃饱喝足了,天也已经黑下来。
  四个人先找了个地方休息一阵。
  在半夜的时候,四个人便开始徒步向泰山进发。
  等走到上山的山道处,看到不少人也都同样在爬山。
  显然,这些人也都是准备连夜上山去看日出。
  这一路上,冯正明他们四个虽然想低调。
  但因为四个大老爷们一起。
  尤其冯正明身材又高又壮,所以还是相当的扎眼。
  导致不少连夜爬山的人,见到他们四个都下意识地拉开距离,明显像是在躲避着他们。
  面对这种情况,冯正明他们虽然有些无奈。
  但四个人倒也没有过多在意。
  经过一晚的攀爬,冯正明他们提前了一些爬上山顶。
  此时,距离日出还有不少时间。
  不过从山上蜷缩的人影看,已经有不少人在这等待。
  冯正明他们四个也找了个看日出比较不错的位置坐下来。
  山头上,还有一些专门占位置,和出租大衣的人。
  尤其一些专门在山上占据很好观看日出位置的人,正在寻觅不断上山来的人群。
  试图要找到几个冤大头,把自己占的位置卖个好价钱。
  本来冯正明他们找到的位置,也是提前被别人给占住的。
  但对方看到冯正明他们四个人的样子。
  尤其山头上光线不好,黑灯瞎火搭配上冯正明高大威猛的身材。
  直接把本来想占位置卖个好价钱的人主动让出地方。
  冯正明把脖子上的相机打开,认真进行了一番寻觅。
  找准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准备静待太阳升起。
  多年后厨翻炒经历,让冯正明的手臂非常平稳有力。
  所以他端着相机会特别平稳。
  甚至可能比一些相机架子都还要稳定。
  山头上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静静等待那一抹阳光升起。
  突然东方的天边亮起一道白线。
  山头上的人顿时都兴奋起来。
  “来了,太阳要出来了。”
  “快看真的来了。”
  “哇,真的是日出。”
  只不过,白线虽然出现在天边,可太阳并没有马上升起来。
  冯正明此时已经捧着相机,先拍下了几张天边白线。
  然后他又放下相机,静静地开始等待。
  终于,在大家又等待了一阵,天边白线慢慢扩大。
  冯正明赶紧再次捧起相机来。
  这次没有人喊了,所有人仿佛都屏住呼吸,静静等待太阳的喷薄而出。
  咔嚓。
  东边的地平线处,一团小小的红色升起瞬间,冯正明相当平稳按下相机快门。
  接下来,冯正明掌握着一定节奏,相机快门一下一下的按下。
  每一次,他都能精准捕捉到,天边那团红色升起一部分。
  又经过一段时间等待,山头再次有人惊呼。
  “出来,太阳终于出来了。”
  冯正明迅速且平稳的拍下照片。
  太阳真的仿佛跳出地平线,接着又沉入地平线。
  像是在进行着拉扯,这么来回了几次。
  太阳,一颗红通通的大球才终于升出地平线。
  亲眼见证太阳升起的一刻,真的会让人觉得心潮澎湃。
  这一刻就仿佛是活了新生一般。
  冯正明看着这一刻的太阳,心中不禁感叹,日出东方,祖国必然如这新生的太阳般,终有一日会耀眼全球的。
  而鲁菜,只要还有一群厨师在坚持,相信也一定会继续耀眼。
  看着缓缓升起,开始变得耀眼的太阳。
  冯正明心里萌生出做一道菜的想法。
  太阳完全升起来,冯正明他们也已经随着人群一起下山。
  先是去山上的景观逛一逛、看一看。
  等冯正明他们从泰山下来,时间已经过了中午。
  四个人干脆又走出一段,在远离了景区的地方,才找了一家价格合理的旅社入住。
  好好睡了一觉,冯正明再次醒来的时候外面天早就黑了。
  一看时间,竟然已经晚上快九点。
  冯正明洗了把脸,又去隔壁房间找其他三人。其他三人已经醒了一段时间。
  四个人一起走出房间,向旅社老板询问了一下,老板给他们推荐了一家在这边城区小有名气的馆子。
  冯正明到了馆子,虽说时间上稍微有些晚了。
  但从馆子里人流来看,馆子的生意确实很好。
  进门前,侯冬有些好奇问:“冯哥,泰城这边除了炒鸡,还有什么出名的菜?”
  冯正明笑着回应:“这边有一个相当有特色的宴席,名为泰山豆腐宴。”
  “泰山豆腐宴?”
  高永福和侯冬听了都有些惊讶。
  丁远明显听过的:“我听说过,好像一桌上大部分菜品都是豆腐做的。”
  冯正明点头:“对,最传统的豆腐宴,肯定是都要用豆腐去做一道一道菜,不过现在有不少菜应该早就失传了。
  豆腐宴里,可能至今还算出名的一道,或者应该说算是泰城本地出名的一道。
  应该是太极福寿羹了。”
  说着,冯正明看了一眼面前的这家馆子。
  “不知道,这家酒楼有没有这个菜。”
  侯冬非常好奇,忍不住追问:“冯哥,太极福寿羹是什么样子?”
  冯正明笑了笑回答:“实际上,太极福寿羹和淮扬菜里文思豆腐有一点点像,都是用豆腐搭配上高汤做成的汤羹。”
  听到文思豆腐,让三个人都有些惊讶。
  文思豆腐通过全国烹饪大赛,三个人还是知道那道菜的难。
  将豆腐切成如同牛毛的细丝,光是那份刀功已经很不可思议。
  冯正明接着介绍:“太极福寿羹呢,是要把豆腐切成小粒,然后同样是和文思豆腐一样,推入煮好勾芡的高汤中,要做到豆腐粒在汤羹中,就如同是米粒般粒粒分明。”
  三人听着觉得,这太极福寿羹和文思豆腐相比也不遑多让啊。
  冯正明不再继续说,和三人一起推门进入馆子里。
  四人也没有要包间,在酒楼大厅里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
  冯正明在点菜的时候问了句:“有没有太极福寿羹?”
  服务员立刻点头:“有的。”
  冯正明就点了一份,然后又点了几道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菜。
  像是锅塌豆腐、蒜泥鱼、豆腐烧牛腩,还要了一盘清炒时蔬。
  尽管服务员极力推荐泰山炒鸡。
  冯正明他们还是没有点。
  主要是这段时间炒鸡吃的有点多。
  所以今天四个人都想要换换口味。
  点好菜后,丁远三人还是多太极福寿羹更加的好奇。
  让冯正明没想到的是,点完菜没多久,太极福寿羹就先被服务生端上桌了。
  看到上桌的太极福寿羹,还是让丁远三人有些惊讶。
  但见一个白瓷汤碗里,半边白色,半边墨绿色的汤羹。
  可以明显看到,汤羹中有着细小的颗粒。
  两种不同颜色的汤羹在大汤碗里,还真的呈现出一种太极的样子。
  丁远、高永福和侯冬看着忍不住发出惊叹。
  “真是太极的样子啊?”
  “这还真是有点厉害。”
  “这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冯正明仔细端详着上桌这道汤羹,他并没有多少的惊喜。
  这道菜能这么快上桌,很明显是馆子早就准备好。
  并且冯正明能清楚看出,汤羹里豆腐粒并不是切的。
  因为汤羹里的豆腐粒分明大小并不均匀。
  不过很快,冯正明又释然笑了。
  人家酒楼要做生意,这么多的客人上门吃,哪里可能每一份都给先切豆腐粒做呢?
  释然了之后,冯正明招呼大家:“好了好了,先喝一碗尝尝看,也顺便垫垫肚子。”
  四个人分别盛了一碗汤羹。
  喝起来,并没有多少的惊艳。
  冯正明更是很清楚,这是汤羹用的汤不行。
  实际上,这太极福寿羹,无论是豆腐,还是海苔实际上都没有太多味道。
  那么这道太极福寿羹想要美味,就必须要汤足够好。
  怎么让汤好?
  肯定是煮汤的时候,要舍得往汤里下料。
  只有煮汤的过程中下料足够了。
  才能让汤的鲜美味道出来。
  一碗太极福寿羹下肚,冯正明倒也并没有多少失望。
  他只是在心里想着,自己来做能更好。
  喝完这碗汤羹,其他的菜也都陆续上桌。
  其中蒜泥鱼让丁远三人也有些惊讶。
  原来蒜泥鱼是一整条的鱼拆骨,把鱼肉片成一片一片堆叠摆放,上面浇上准备好的蒜泥,然后进行蒸制。
  最后上桌前淋上一些葱油激发香味。
  这道菜,实际上冯正明在给刘忠伟和梁芬两口子菜谱里也写了。
  丁远三人看到这道鱼,惊讶看向冯正明。
  面对三人惊讶神情,冯正明微微一笑:“不用觉得奇怪,我给他们两口子的一些菜,就是泰城这边的一些常见菜。”
  这话让丁远他们顿时就明白了。
  大家一起吃起这道蒜泥鱼。
  因为是吃过冯正明示范的时候做的蒜泥鱼。
  所以再吃这个的时候,让丁远、高永福和侯冬三人明显吃出区别。
  最明显的区别,这家酒楼的蒜泥鱼,鱼肉片不是提前码味的。
  鱼片没有经过腌制,没有底口,而且还有一点点腥味。
  所以吃起来和冯正明做的简直没法比。
  吃到这道鱼,大家对后面菜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好在,后面的锅塌豆腐、豆腐烧牛肉以及炒时蔬还算过得去。
  四个人算是一起吃了个干净付钱离开。
  走出酒楼后,侯冬忍不住先开口。
  “这家酒楼的菜做的怎么吃着都觉得差点意思?”
  丁远和高永福也是同样的感觉。
  冯正明很平静回应:“因为他们厨师没有把汤准备好,一个好厨师必须要能把汤煮好,没有好汤就没办法做出好菜。
  尤其是我们今晚点的几道菜,几乎都是需要依靠好汤进行提鲜调味。”
  说到这里,冯正明不禁感叹:“或许将来,越来越多的厨师不会煮汤了,大家都只会用各种调味品去调味。”
  听到冯正明的感叹,丁远三人不太有感触,只是在心里暗暗决心回去要跟冯正明好好学煮汤。
  离开泰城,一行四人开始向南走,他们的下一站是济州。
  首先要去的地方,便是孔孟之乡曲阜。
  冯正明准备去拜访一下夏家。(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