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115.第115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15.第115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第115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剑”
  “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在下只可评为二等1
  杨修接着评鉴,并下了结论。
  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评价,台下纷纷议论起来。
  “二等?怎么只是二等?”
  “对啊,刘公干这样的才子也只能评个二等?”
  “那得是什么样的诗作,才能入得杨德祖的眼?”
  而人群之中有位衣着简朴。
  却一表人才负剑而立的士子。
  在听完杨修对于刘桢的一番点评之后。
  也是操着一嘴颍川郡口音,说道:
  “这位杨公子,眼光的确独到。”
  “刘公干之诗,确实秀而不实。”
  听到这话,就连旁边的曹孟德也是侧目望去。
  不过,台上年轻气盛的刘桢显然不服气。
  依旧是嘴硬问道:“不知杨公子所评,有何根据?1
  杨修闻言也是笑了笑,背负双手,在广阔的台上踱起步来:
  “足下想必了解自身长处,但若问及短处。”
  “汝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
  “用语又多取媚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1
  杨修的点评,句句直戳人心。
  当今天下文人们哪个不是自视甚高。
  刘桢也不例外,他对于自己的缺点还是很清楚的。
  不过,年少的他显然还没有完全的心服口服,继续追问道:
  “杨公子既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又当何人?1
  “在下倒是想领教领教1
  杨修闻言也是眉头一挑,说道:
  “刘公子既然发问了,在下就多说几句。”
  “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司空与其子曹植1
  说着他更是拱手遥遥以对北面。
  “曹丞相之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
  “堪称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公子曹植之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当为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若是曹司空登堂,曹公子入室。”
  “则足下与王粲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台下众人闻言也是恍然大悟。
  虽然大家伙都知道。
  杨修这话颇有些吹捧曹丞相的意思。
  不过,他说的却没有任何问题。
  曹操和曹植的诗文水准,乃当世一流。
  这一点众人皆知毋庸置疑。
  不过,他却有意忽略了曹丕。
  这一点,只有那些有心人能察觉出来。
  但是杨修一席话说得一气呵成,字字珠玑。
  自然引得台下众人连连拍手叫好。
  人群之中的曹操,听得杨修在台上称赞自己。
  也是不禁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心中暗道:
  “杨德祖不愧是青年才浚”
  月旦评上风评天下才浚
  如今一番论战下来,倒是他杨修出尽风头。
  此时就连,台上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是点头不已。
  刘桢见状也低下头来,拱手礼道:
  “杨公子,之评语确实公允。”
  “在下今日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能居于曹司空和子建之下,我这廊庑,倒也坐得心悦诚服。”      “这个二等之名,我认了1
  杨修闻言也是挥手道:“下一位1
  连刘桢这样的有名才子也输得心服口服。
  台下的普通士子们,倒是再没人敢上台讨教一二。
  而此时,先前人群中那位负剑而立的颍川士子。
  却是缓缓上前,从怀里拿出自己的文章注解。
  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台说道:
  “颍川学子单福,特来请杨公子品评指点1
  司马徽见此人上来,也是眼睛一亮!
  而这位自称单福的士子,一上来也是对着杨修拱手躬身。
  杨修见此时虽举止得体,但衣着朴素。
  明显就是寒门出身,打心眼里便有些轻视。
  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是彬彬有礼道:
  “不知单公子上台,是要在下品评你的诗赋?还是文章?”
  单福递上竹简,说道:“在下师从水镜先生学经。”
  “现有尚书六注一篇,还请杨公子品评。”
  “哦?”杨修闻言也是回头看了司马徽一眼。
  这单福虽然籍籍无名,但好歹他老师就在台上。
  杨修也是不由得有了几分兴趣。
  接过竹简,转身对司马徽拱手一礼。
  司马麾见状也是笑着点头致意。
  杨修这才缓缓打开竹简,仔细观摩起来。
  不过等杨修看完单福的注解,脸色立刻沉了下去。
  “足下可知,这尚书六注,其中有一章是伪作。”
  杨修此言说罢,在场众人皆是惊讶不已。
  却见杨修随后将竹简还给单福,并摇头说道:
  “足下之文章虽颇有一些见解。”
  “不过很可惜,有一些功夫白下了。”
  “回去重写一篇,明年再吧1
  一旁的司马徽闻言也是眉头一皱!
  单福一听也是惊讶不已!
  他可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不禁问道:“此话怎讲?”
  却见杨修淡然说道:
  “就在去年,大儒郑玄就宣布。”
  “古文尚书当中有‘咸有一德’一篇,乃是当时人伪作。”
  单福闻言也是皱起了眉头,辩解道:
  “这咸有一德作为尚书已久。”
  “岂能因一家之言,就全篇废黜?1
  “嗯?”杨修一听也是当即反问道:
  “足下难道是想说,郑玄也有错?”
  在场众人一听这话,也是纷纷脸色一变!
  这个反问,当真具有着极大的压迫力。
  要知道,大儒郑玄师从马融。
  马融是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孙,也是大儒名家。
  郑玄与卢植同为马融之高足。
  师徒三人皆是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
  郑玄游学千里之后,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
  乃是当今大汉经学集大成者。
  所集注解百万余言,被后世称为“郑学”。
  在当今世上,郑玄便是经学的代名词!
  他的注解,更是被当时的经学士人奉为真理。
  杨修用郑玄作辩,差不多就等同立于不败之地。
  单福闻言也只好笑了笑,自嘲般说道:
  “既然杨公子这么说,那可能是我错了吧”
  杨修闻言却是毫不客气伸手示意道:
  “足下回去,再重新用功吧。”
  这明显是要把请单福下台的意思。
  台上的司马徽见状也是有些尴尬。
  自己的学生被杨修这么对待。
  他身为老师这一张老脸也是有些挂不住.
  但就在单福下台之时,人群之后却是传来一生质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儒郑玄就不会错吗?”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