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变性案(3)

  鉴于这个余二狗,
  三番五次的说谎,
  企图蒙混过关,
  减轻罪责,
  这次吕小伟再次提审的时候,
  也就没有好话,
  上来就直接严厉喝问:
  “余二狗,你的事情我们已经掌握了,
  现在给你一个主动交代的机会,
  我希望你好好把握机会,
  免得遭受皮肉之苦,
  你家院子里面,
  埋的那具尸骨,
  到底是谁?”
  余二狗刚开始以为,
  这次提审是为了给自己判罚,
  早已经做好了挨那一百杖的准备,
  听完吕小伟的审问,
  余二狗面上一惊,
  嘴上确是大喊冤枉。
  吕小伟冷笑道:
  “别演戏了,
  你院子埋的尸骨,
  是男人吧?”
  余二狗刚喊了两声冤枉,
  顿时就像被人捏住了脖子,
  脸上涨得通红,
  却再喊不出冤枉二字,
  虽然天气不算冷,
  但是余二狗的头上,
  豆大的汗珠子滚滚落下,
  果然!
  这个老小子居然准备了三套方案,
  来应对衙门,
  先是谎称妻子贾招娣私奔,
  真的被查出来,
  就说误杀,
  如果再次识破,
  就说贾招娣侮辱了自己父母,
  自己属于义愤杀人,
  最多打一百板子。
  好计谋啊,
  吕小伟这两年来也算判案无数,
  还第一次遇见这么狡猾的罪犯,
  不但心理素质极强,
  而且还知道钻律法空子。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余二狗机关算尽,
  却没想到,
  遇上了不肯罢休的闺蜜蔡姑娘,
  遇上了屡破奇案的吕小伟,
  如果遇见一般的知县,
  估计都到用不上第三套备案,
  就可以结案了。
  面对吕小伟的审问,
  余二狗一改刚开始的惊慌喊冤,
  直接闭口不言,
  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而从他心通技能穿回来的信息看,
  这个余二狗心中想的是:
  反正活不成了,挨一天算一天吧。
  吕小伟心中暗道:
  果然如系统所提示,
  这件案子另有隐情。
  眼看这个余二狗的赖皮样子,
  一旁听审的李知县确是大怒,
  你余二狗一个小小的草民,
  几次口供戏耍朝廷官员,
  自己半年没有破获的案子,
  人家吕钦差两天就破获了,
  自己刚刚拍了吕小伟的马屁,
  说是人家断案如神,
  你余二狗就被人发现掩盖案情,
  这不是显得我这个知县太无能了吗?
  一念到此,
  李知县眼看高坐公堂的吕小伟不言语,
  直接拍案而起,
  大喝道:“余二狗!你把这里当成什么地方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编造谎言,
  戏弄朝廷命官。
  吕大人仁义,
  不愿意动用大刑,
  我这个下官都看不下去了,
  左右,给我先拔了这个贱民的牙,
  一个一个拔,
  我还就不相信了,
  看你的嘴有多硬!”
  听完李知县的话,
  余二狗浑身哆嗦起来,
  但是一如既往的嘴硬,
  还是咬紧牙关不开口。
  吕小伟先是对着衙役摆摆手,
  然后和气的对李知县道:
  “李知县,判案讲究的是证据,
  如果证据确凿,就算他不开口,
  我也会照样判处他该有的刑法,
  如果一上来就大刑伺候,
  难免会有屈打成招的现象,
  鉴于此案案情复杂,
  还是押后再审吧,
  动刑的话,我看先放一放,
  等到证据摆在他面前,
  我看这个余二狗如何嘴硬!”
  李知县听闻吕小伟的话,
  赶紧起身施礼,
  口中连连称是。
  其实古代的破案,
  大多数都是靠着官员的直觉,
  加上一定的证据,
  最后加上口供,
  就可以定案了,
  这种重口供轻证据的形式,
  造就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发生,
  对于像吕小伟这种,
  重证据破案,
  从来不使用大刑的官员,
  可以说基本上很少很少。
  目前尸检的手段很少,
  那就只能从走访入手,
  按照远抛近埋的口诀,
  既然余二狗把这具尸体埋在院子里,
  那他们肯定是认识的人,
  或者说是出现在余二狗家里的人。
  难道这个男人就是贾招娣的情夫?
  被余二狗杀了?
  揣着疑问,
  吕小伟带着张虎又来到余二狗家附近,
  刚准备找几个邻居,
  问问有没有陌生男子出入余二狗家,
  就见上次那个中年妇女邻居出门倒污水。
  看见吕小伟两人,
  赶紧热情的上前:
  “呦,这不是衙门的两位大人吗?
  我可是听说了,
  那天我提供完线索,
  你们的大队人马就来围了余家,
  挖出了贾招娣的尸体,
  还带走了余二狗,
  这案子就算是破了吧?”
  说完,就往吕小伟跟前凑,
  神神秘秘的问道:“大人,
  我的赏钱什么时候能下来啊?
  放心,规矩我都懂,
  我只要我那一份就行了,
  大人们的酒钱提前扣了就行。”
  眼看吕小伟不为所动,
  妇女咬咬牙,
  一跺脚:“大人,
  随便打发我两个钱也好啊,
  总不能你们都私吞。。。。”
  旁边的张虎一听,
  这个妇女越说越不像话了,
  立刻上前应答:“那无知妇道人家,
  我们大人什么身份,
  会贪图你几个破赏钱?
  一会大人问话,好好回答,
  少不了你的赏钱。”
  看着张虎凶巴巴的样子,
  妇女明显有点吓着了,
  收敛不少,
  向吕小伟这个看起来像书生的人边上挪了一下,
  头像小鸡啄米般点着:
  “瞧我这张破嘴,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您请问,
  我一定好好回答。”
  吕小伟也懒得废话:
  “你是余家对门,
  最近大半年,
  就是贾招娣失踪前后,
  你见过余家进出陌生男子没有?”
  “男子?”妇女愣了一下,
  低头沉思一会,
  肯定的说:“没有,我敢保证没有陌生男子出入。”
  吕小伟继续追问:“哦?
  大半年的事情,你这么快就敢肯定?”
  妇女立刻笑着说:
  “别的事,我还不敢保证,
  这种事,怎么可能逃过我的眼睛,
  这个余家娘子贾招娣,
  长得俊秀靓丽,
  这条街上谁人知,
  哪个不晓,
  加上勤劳能干,
  多少双羡慕的眼睛都盯着,
  加上贾招娣每次去那些大户人家,
  都是人家派着马车来接的,
  平时做女红,
  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根本就没有野男人进他家的门。
  不过。。。。。。。”
  吕小伟听到这里,
  难道还有隐情?
  “不过,这个余家也挺奇怪的,
  搬来快两年的时间,
  就算过年的时候,
  也没有亲朋好友前来串门,
  所以我敢肯定,
  绝对没有陌生男子进出余家,
  就算半夜翻墙,
  也逃不过我的眼睛!”
  听完妇女的回答,
  吕小伟又打发张虎,
  去左邻右舍打问一圈,
  果然如这个妇女所说,
  这余家娘子贾招娣,
  只和那些大户人家的女眷打交道,
  和那些闲杂男人,
  连话都不说,
  而余二狗虽然不学好,
  但也只是流连那些烟花场所,
  结交的狐朋狗友也从不往家里带,
  大家都没听说过,
  余家有什么亲戚之类,
  就算过年,
  也都是余家两口子自己过。
  在中年妇女口中,
  打听到这个贾招娣经常和那些大户人家女眷交往,
  拿着名单吕小伟就回了县衙。
  和李师爷通报了这些事情,
  李师爷听完眉头紧皱,
  敲打着手中的折扇,
  口中念叨着:“怪,这事有点怪。”
  说完,不等吕小伟发问,
  直接开口道:“如今的世道,
  谁还没个三亲六故,
  这个余家两口子,
  既没有亲戚,
  又不愿意结交朋友,
  故乡在哪里,
  也说不清楚,
  总感觉他们在逃避什么,
  不会是在哪里犯了案,
  跑这里避祸来了吧?”
  一句话提醒了吕小伟,
  是啊,这不是后世的现代社会,
  人口流动性大,
  在封建王朝,
  除了发生灾荒,
  很少出现流民,
  就算遭了灾,
  都是投奔亲戚朋友,
  这个余家两口子,
  在本地无亲无故,
  突然出现,
  然后就买下院子,
  出手阔绰,
  而且,
  这个余二狗游手好闲,
  不事生产,
  全靠贾招娣做女红养着。。。。。。
  想到这里,吕小伟猛拍桌子,
  脱口而出:“一叶障目啊,我怎么没想到。”
  李师爷眼看吕小伟发现线索,
  连忙问道:“大人也觉得他们形迹可疑?”
  “非也,李师爷你提醒我了,
  他们确实有点形迹可疑
  ,但是最可疑的是,
  贾招娣一个妇女,
  做女红能赚多少钱?
  能养的起余二狗的吃喝嫖赌?”
  李师爷也是眼前一亮,
  是啊,哪个老百姓家里,
  不让妇女做点女红纺织之类的,
  贴补家用,
  就算你贾招娣做的好,
  也养不活一个吃喝嫖赌的余二狗啊。
  吕小伟面露微笑:
  “这个案子越来越有意思了,
  余二狗丢了媳妇,
  承认杀了贾招娣,
  可是挖出来的居然是男尸,
  余二狗三番四次想钻律法空子,
  尽说一些死无对证的话语,
  师爷,你去调阅户籍,
  看看这个余家两口子从而何来。”
  大圣朝有路引制度,
  李师爷在户房翻阅资料,
  从路引来看,
  余家夫妻居然是从吕小伟查获拜巫教的化县迁居而来。
  吕小伟闭目思索,
  化县所有的案卷,
  吕小伟都是翻阅过的,
  这也是巡按的职责,
  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审核当地官员判决的案子是否有冤假错案,
  吕小伟自从修炼了神修术,
  如今的记忆力依然不似常人了,
  在脑海中,
  化县的案卷一份一份的翻过,
  吕小伟本想回忆下,
  看看化县除了儿童丢失案之外,
  还有什么蹊跷的案件,
  说不定就和余家两口子有关。
  除了那些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这种当事人清楚的小案件,
  化县近两年来能称得上大案的,
  就剩下一件杀人案、三件自杀案,一件。。。。。。
  等等,三件自杀案?
  虽然吕小伟当时也觉得,
  作为一个县丞,
  一年时间内发生三件自杀案,
  也稍微有点偏多,
  但是从案卷的验尸报告、证人证言来看,
  这三件都是证据确凿的自杀案,
  但是经过贾招娣这件案子,
  吕小伟突然发现了一个共同处,
  那就是这三件自杀案,
  自杀的人都是大户人家的女眷,
  这不真实贾招娣频繁接触的群体吗?
  难道这中间有什么猫腻?
  联想到这里,
  吕小伟把自己的猜测告诉李师爷,
  李师爷暗自思索一下,
  也觉得有点巧合,
  为了查找证据,
  吕小伟安排李师爷,
  带着自己的公文,
  前去化县跑一趟,
  毕竟化县的黄知县,
  也算是没被自己罢免的,
  为数不多的知县了。
  临走时,吕小伟再三叮嘱:“张虎,一定保护好李师爷。”
  转头又拉着李师爷的手:
  “李师爷,
  此去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重点在那自杀的三家人中,
  调查是否有贾招娣有关联,
  如果三家都有贾招娣的身影,
  然后那三件自杀的案件就一定不简单。”
  迎着吕小伟殷切的目光,
  张虎首先拍着胸膛打包票:
  “吕大人放心,
  我就算丢了自己的性命,
  也一定护得李师爷周全。”
  李师爷也是回应道:
  “大人放心,
  这两年来经历这么多案子,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
  再加上这次目标明确,
  我一定详详细细调查清楚余家两口子的底细,
  如果确实力有不逮,
  说不得大人还得亲自跑一趟啊。”
  “和那些大户人家打交道,
  你比较擅长,
  只要有线索,
  你写信回来,
  我亲自去追查,
  如果有证人,
  直接就带回来,
  反正距离也不算太远,
  我在这里预祝师爷凯旋而归。”
  送走了李师爷张虎一行,
  吕小伟也没闲着,
  按照余二狗邻居那妇女提供的线索,
  重点放在了和贾招娣有过接触的那些大户人家女眷身上,
  先是传召了多次上告的蔡姑娘,
  从而得知,
  这个贾招娣女红确是了得,
  而且价钱合理,
  人也是清秀漂亮,
  所以才和蔡姑娘成为闺蜜,
  两人就差同床而眠了,
  而从其他和贾招娣关系密切的另外几位闺蜜那里,
  得到的信息和蔡姑娘说的八九不离十,
  只有一名姓单的寡妇,
  据邻居所说,
  贾招娣刚搬来不就,
  两人就成了好朋友,
  但是就在半年前贾招娣失踪前后,
  两人关系突然恶化,
  简直是形同陌路,
  这引起吕小伟的关注,
  但是单姓在本县也算大户人家,
  吕小伟已经传召两次,
  都被单姓族长以单寡妇重病在身,
  唯恐传染大人为由,
  拒不来衙门回话。
  就在吕小伟准备上门一探究竟之时,
  竟然有衙役前来禀告:
  “启禀大人,
  单家来人回信,
  单寡妇昨夜悬梁自尽了。”
  “什么?单寡妇自杀了?”
  听闻这个最有疑点的女人突然自杀,
  吕小伟也是一惊,
  看来,
  这件贾招娣失踪案,
  后面还隐藏着大秘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