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都市言情>狗官到青天:我有系统我怕谁> 第53章 死在自家门口的男人(3)

第53章 死在自家门口的男人(3)

  凌家母女被吕小伟传唤到公堂,
  被问及凌家姑娘的婚事,
  凌氏首先回答:“禀告老爷,
  我家姑娘凌娟本来准备与贺家少爷订婚,
  结果我丈夫突然被阮小旗杀害,
  按照礼法,我家姑娘守孝三年,
  方可完婚,这才一年,
  这婚事就这么拖下了。”
  眼见凌氏避重就轻,
  吕小伟转头问凌姑娘:
  “听闻你不愿意嫁给贺少爷?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林家母女皆是一愣,
  这么私密的事情,这位大人如何得知?
  凌氏怕坏了自己女儿的名声,
  本来还想有所隐瞒:“大人,其实。。。。。”
  吕小伟怒目而视:“我问的是凌姑娘,你闭嘴!”
  凌氏母女皆是吓了一跳,
  凌姑娘支支吾吾道:“大人,
  我确实不想嫁给贺少爷,
  主要是我已经有了心上人。。。。。。”
  原来,这个凌有财的女儿凌娟,年方十六,待字闺中。
  凌娟长相秀美,上门提亲者众多。
  父亲阮小旗一直在心里把女儿当成摇钱树,
  就想靠着出嫁女儿大赚一笔,
  凡是家境平常的男子,
  都被他拒之门外。
  凌娟有一个青梅竹马的邻村伙伴,名叫詹虎,
  因为两个村子都是沿着一条河建的,
  所以大家取水洗衣都在这里,
  凌家的衣服从小就是凌娟去洗,
  而詹虎家的打水也一直是他,
  两人一来二去,也就熟识了。
  加上从小一起长大,
  渐渐就产生了情愫,
  最后互相私定终身。
  可惜詹虎家境贫寒,
  两年前就让媒婆去红菱家提亲,
  不料却被凌有财一口回绝了。
  还大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为了这事,凌娟没少和父亲怄气,
  可是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凌娟也不敢跟着詹虎私奔,
  詹虎也发誓尽快攒钱,迎娶凌娟。
  这事就先暂时搁置。
  谁知道贺家少爷偶遇凌娟,
  立刻就让媒婆上门提亲,
  一听是贺家,
  凌有财高兴坏了,
  这样不但可以收到一笔丰厚的聘礼,
  而且婚后女儿也会衣食无忧。
  所以就满口答应,
  这把凌娟可是急坏了,
  赶紧把事情告诉了詹虎,
  詹虎得知后,
  三番五次去找红菱的父亲求情,
  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拒绝了。
  所以凌娟才会三天两头和父亲吵架。
  吕小伟听完,心有疑虑,
  难不成凌有财的死和女儿的婚事有关?
  看情况在这凌氏母女口中再也没什么有用的线索,
  吕小伟就退堂了,然后让张虎去传唤詹虎。
  詹虎和凌家是隔壁村,
  所以居住的村子距离县城也不太远,
  下午,詹虎已经被传唤到了公堂。
  面对吕小伟威严的表情,
  詹虎虽然跪在地上,
  但是还是浑身微微发抖,
  吕小伟先是一个他心通技能,
  然后才慢条斯理的问道:“詹虎,
  既然传你来公堂,你也不要有侥幸心理,
  还是招了吧?”
  说完这话,吕小伟死死盯着詹虎,
  听见吕小伟的问话,
  詹虎的身子抖得更厉害了,
  心里暗想:不会吧?
  阮小旗不是都被斩了吗?
  怎么又找我来?
  嘴里却是连连喊冤,
  说自己是良民,从没做过犯法的事情,
  吕小伟看见他心通传回的信息,
  顿时来了精神,
  看来这个詹虎有重大嫌疑啊。
  不妨再诈他一下。
  吕小伟故意表现出已经洞悉全部的表情,
  先是等了一会,
  看见詹虎还是一言不发,
  等到詹虎已经脸色煞白,
  精神极度紧张的时候,
  吕小伟突然爆喝:“你是如何杀害凌有财的?
  从实招来!”
  一句话,石破惊天,
  除了李师爷和张虎外,
  其余衙役都是震惊不已,
  李师爷和张虎早对于自家老爷,
  动不动就语出惊人的行为,
  早就有了免疫力。
  可是这些衙役没见过啊,
  这几天的审问,大家可都是看着呢,
  根本没有指出凶手的线索,
  这位吕大人怕不是审烦了,
  准备随便拉个人抗罪吧?
  毕竟这种事,以前见得多了。
  反观詹虎这边,突然听见吕小伟的质问,
  本来跪着的身体,直接瘫软在地,
  心里还在想着,不会的,
  他是在诈我,他肯定没有证据,
  那把刀还埋在猪圈,
  自己天天喂猪,
  这一年来根本没人来。。。。。。。
  他心通立功了,凶器找到了,
  这是最有力的证据。
  正当吕小伟思考怎么把这条线索发挥作用时,
  詹虎确是死鸭子嘴犟,
  嘶哑着嗓子嚎叫:“大人,
  冤枉啊,凌有财不是阮小旗杀的吗?
  凶手都斩首了啊,怎么又牵连小人呢?”
  看见詹虎这秋后的蚂蚱,还想蹦跶几天,
  吕小伟冷笑道:“收起你这套说辞,
  你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张虎,带着詹虎,
  咱们一起去他家里,找凶器。”
  听见吕小伟准确的说出凶器在自家,
  虽说没明说猪圈,
  但是詹虎已经是如一滩烂泥,
  额头豆大的汗珠子,
  不停的掉落。
  当众人在詹虎家的猪圈挖出匕首的时候,
  詹虎看见事情全部败露,
  心理也彻底崩溃了。
  没等吕小伟再问,
  直接就开始了竹筒倒豆子模式。
  除了凌娟说的证言,
  詹虎三番五次上门提亲被拒绝后,
  凌有财还说出那句癞蛤蟆的话,
  深深击碎了詹虎本就有点自卑的心。
  原来,事发当天的中午,
  詹虎再次找过凌有财,
  希望他能成全自己与凌娟的婚事。
  凌有财不但没答应,
  还对着詹虎一顿冷嘲热讽,
  一顿数落。
  詹虎心中烦闷,
  晚上喝了一瓶酒。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
  詹虎借着酒劲儿就想杀掉凌有财,
  以解心头之恨。
  事发当晚,
  他躲在暗处等候时机。
  当凌有财走到阮小旗家门口时,
  他冲上去对着凌有财的胸口就是两刀。
  本来还想多扎几下,确保凌有财死亡,
  这时却听见有人过来了,
  就赶紧拿着刀跑到旁边的丛林中趴着。
  来人正是连夜回家,准备找凌有财讨公道的阮小旗。
  只见阮小旗刚到家门口,
  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个人。
  借着月光仔细一看,
  竟然是暴打自己妻子的凌有财。
  只见他身中刀伤躺在地上,
  早已经断气身亡。
  阮小旗回来的目的就是找凌有财算账,
  看到他死在自己家门口,
  顿时心中慌乱不安。
  他担心惹祸上身,
  又怕遭到凌家人的陷害,
  于是趁着夜色就把尸体,
  拖到了凌有财自己家门口。
  回家赶紧把血衣和鞋子藏了起来,
  准备过两天再慢慢清洗,
  没想到,这番操作,
  却成了自己杀人的罪证。
  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而躲在暗处的詹虎看见凌有财一动不动,
  心知可能已经死了,
  就趁着夜色,悄悄回家,
  本想把凶器找个地方丢掉,
  可是自己家本来就穷,
  这把刀可是价值不菲,
  索性就把凶器埋在了猪圈里。
  想着过个三五年,
  挖出来再继续用,
  没想到这把凶器,
  最终成了破案的关键。
  至此,此案真相大白,
  凌有财虽然贪图贺家彩礼,
  但并没有违法犯罪,
  而詹虎为了迎娶凌娟,
  不思进取,赚取钱财,
  反而迁怒于凌有财,
  这才导致这件离奇的案子。
  最最冤枉的就是阮小旗,
  发现尸体后,不直接报案,
  哪曾想聪明反被聪明误,
  挪动尸体沾上血迹,
  成了自己杀人的罪证,
  至于阮小旗为什么会作有罪供述,
  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大圣律:凡谋杀人造意者斩,
  所以詹虎的判罚很明显,
  等到詹虎在供词上签字画押,
  押入大牢的时候。
  这件案子真正的麻烦才来。
  毕竟要给阮小旗翻案,
  抓获真凶只是第一步,
  上报三司,才是关键,
  毕竟,如果三司也同意翻案,
  这不是自己打了自己嘴巴吗?
  况且还要报经皇帝勾决,
  到时候皇帝不问则已,
  万一皇帝有印象,问起来,
  怎么一件案子又出来一个凶手?
  大家怎么答?
  杀错的人又活不过来。
  李师爷已经快疯了,
  毕竟要写奏报是他的活,
  这件事不比其他,
  对就是,错就是错,
  你再好的文笔也写不出来花。
  看见李师爷乱糟糟的头发,
  吕小伟也知道这个奏报难写,
  所以直接做主道:“李师爷,
  你就据实上报,
  直接报给内阁,
  一切罪责我来承担。
  至于弹劾柳知县贪赃枉法,
  我的意见是抄家杀头,
  至于最终的结局,
  也不是你我可以左右的。”
  听见吕小伟的话,
  李师爷也算有了主心骨,
  多年的豪气也涌上来了,
  对着吕小伟一礼,
  “大人拳拳为民之心,
  属下早已明了,
  依我愚见,
  翻案之事,表面上并无困难,
  就怕这次惹了三司,
  以后大人的仕途。。。。。”
  吕小伟摆摆手,
  打断李师爷的话,
  “当官不为民伸冤,
  不如回家做生员。
  李师爷多虑了,
  我吕小伟这一年来,
  游走在这湖广大地,
  只为芸芸众生能够少受一点冤屈,
  什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还有一句话吕小没说,
  作为活过一世的人,
  钱财名利如过眼云烟,
  其实我追求的是长生啊!
  但是这种话现在说出来,
  还是过于惊世骇俗了,
  就算最亲近的人也不能透露。
  自从腊月初十,吕小伟带着李师爷、张虎、小夏,
  来到这常州府下属的吴县地界,
  短短十几天的功夫,
  接连破获了万兴逼奸儿媳案,
  和阮小旗被冤案,
  一时之间,吕小伟在常府名声鹤起。
  在大家纷纷议论,常府终于来了一个好官的时候,
  万里四十二年悄悄到来。
  整个正月,
  吕小伟都是在吴县县衙度过。
  柳知县挂冠而去,
  吴县没有知县,
  而朝廷因为过年,
  也没有派来新的知县,
  吕小伟只能把吴县的事务暂时委托给佐贰官。
  而自己,则是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假期,
  天天带着李师爷、张虎和小夏游山玩水,好不乐哉。
  只是,吕小伟没想到,
  一个简简单单杀人案的奏报,
  在京城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
  大圣朝的过年,
  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四,
  一直放假到年后的正月二十,
  属于真正的大长假。
  而吕小伟关于给阮小旗翻案,
  并且申请复核詹虎斩立决的奏报,
  连同吕小伟这一年时间内,
  巡视湖广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的材料,
  吕小伟用了现代语言和题目,
  《关于湖广地区士农工商现状的调研和浅析》
  这份翻案奏报和调研报告,
  一直到了万里四十二年的正月二十五日,
  一同放到了张首辅的桌子上。
  对于这份调研报告,
  吕小伟采取了后世的统计法,
  对每个县、府都做了详细记录,
  从人口、税收、田地、贸易等项目,
  分别做了对比。
  最后还加上了点自己的看法。
  正月二十六日,
  张首辅自从进入文渊阁,
  一天没有出门,
  这引起了整个内阁及六部官吏的猜疑,
  大家纷纷打听,
  到底是哪里出了大事。
  一直到傍晚掌灯时刻,
  张首辅才召集其他几位内阁成员,
  一起在文渊阁商议到了深夜。
  第二天本来不是上朝的日子,
  后天还没亮的时候,
  诸位内阁大学士,
  在张首辅的带领下,
  联诀来到武英殿,
  面见了皇帝。
  几名在门口值守的太监,
  听见里面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隐约听见“祖制”、“不可”、“闻所未闻”之类的话语,
  众人不敢言语,均是面面相觑,
  毕竟这种全体内阁和皇帝之间讨论事务的情况,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发生过了,
  现在通常都是首辅一人来禀告的。
  至于六部的那些尚书、侍郎之类,
  更是满头雾水,
  最近没发生什么震惊全国的事情啊,
  咱们大圣朝,
  去年有人造反,
  张首辅也只是淡淡的说道:“癣疥之疾,不足为虑。”
  然后调集了周围三个卫所,
  不到半年就平息下去。
  这次,是五位大学士齐聚,
  而且还发生了争论。
  就在皇帝和大学士争论完后,
  大家都在等待内阁发出圣旨,
  搞清楚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
  却发现朝堂又变成了一潭死水,
  五位大学士均是三缄其口,
  对当日之事只字不提。
  而从近日的公文往来看,
  也没有发出什么特别的指示。
  这件事一度被列为近年来的未解之谜,
  直到吕小伟进京那时,才公之于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