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大宋行医人> 第30章 秦小乙的五年计划1

第30章 秦小乙的五年计划1

  秦琪暗暗给孙继邺点了个赞。
  秦二郎继续奉上台阶:“娘子,大哥镇守雄州重镇,如今他冒着全家砍头的危险亲自来看咱们,咱们就原谅大哥如何?”
  任大郎笑嘻嘻地送上助攻:“弟妹,我在容城刚见到孙知州,他一听你家发生了这许多事,二话不说就带我日夜兼程赶来。
  唉!哥哥我真羡慕你们!要是我有事,二郎哪怕能做到孙知州一半好,我死也能瞑目了。”
  孙氏冷哼一声,傲娇地转过头:“大哥,你记住,你欠我们娘俩一条命!”
  孙继邺呵呵一笑,拱手赔礼:“是!是!小妹放心,只要大哥还能喘气,一定多多照拂小乙。”
  孙氏这才展颜一笑:“小乙,快给你舅父磕头!”
  秦琪暗暗吐槽:原来我只是个工具人!唉!可怜!
  该!谁让你逗比呢!
  他连忙蹿下驴车,恭恭敬敬给孙继邺磕了三个响头:“小乙见过舅父!舅父之情,小乙铭感五内!”
  孙继邺笑着扶起他,心中却一动:“小乙,你遗传了咱们孙家的神力?”
  秦琪一怔:我这把子力气,不是来自我爹?是来自我娘?
  孙氏哂笑:“什么神力?管什么用?不一样差点儿病死?”
  孙家自孙承睿以降,貌似确实没有活得长的。
  孙继邺苦笑:“也对!有力气又如何?耍枪弄棒不如多读读书。”
  这就是大宋武夫的悲哀,也是大宋之殇。
  秦琪连忙缓和气氛:“大舅,小乙准备参加发解试。”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孙继邺,今天表情格外丰富。
  他神色一喜:“好事儿!小乙可有把握?钱财不用担心,大舅供你!”
  任大郎连忙插口:“孙知州不必操心此等小事,我任昭辉一定鼎力支持!”
  孙继邺冷冷瞪了他一眼。他秒怂,讪讪一笑,退回了人群。
  秦琪心中偷笑:该!献殷勤你也得分场合吧?
  他心中做是念,口中却道:“大舅,多亏有任家两位长辈,孩儿才得以死里逃生。”
  孙继邺颔首:“此事详情我已尽知。”
  秦琪继续道:“大舅,孩儿这几日正在研读《六经》,已颇有心得,因此,今年八月的解试,孩儿志在必得。”
  孙继邺大为惊愕:“明年春天你便要考进士?会不会太仓促?”
  历史上,明年,也就是景佑元年的确有省试,主考官为翰林学士章得象。这一科状元为张唐卿。
  没错,就是那位“一朝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的悲情状元。
  而且,与明清不同,宋代举人并非终身制,而是一次性的。
  这一科省试,若秦琪未能考中,那么在4年后的省试之前,他还需要再考一次州试。
  秦琪笑着摇头:“大舅,孩儿如今尚未束发,考进士为时尚早。所以孩儿只是想进京博一些名声。”
  他博名声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想在未来老丈人赵祯面前刷一刷存在感,顺便救一救即将英年早逝的张唐卿。
  根据史料记载,这厮一定有厥阴病,若治疗及时,是可以挽救的。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咱要且行且珍惜。
  秦小乙陷入了沉思。
  为了他的小福康,省试他必须考中,殿试也要给赵祯留下深刻印象。
  就算他中了进士,他也要以年幼为由,坚持留在真定不做官。
  任家昆仲还指望着自己,带领真定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呢。
  咦?等等,这个理由很充分啊!对,我就跟赵祯说,我要带真定府人民脱贫!
  等等!我是不是应该跟老丈人谈谈条件?
  对!我若达成目标,赵祯你是不是应该表示表示?小福康许配给我如何?
  嗯,就这么定了!虽然小福康还没生,但不妨碍我先占上坑。
  所以,唯一的麻烦事儿,便是榜下捉婿。
  咳咳…想得有些远了!等考完殿试再说捉婿的事儿吧。
  嗯…进士科的内容好像有些多啊!先策,次论,次诗赋,次贴经、墨义,一共四场。
  得,啥也别说了,看书刷题吧。诗赋不做,拿来便是!
  至于策、论和贴经…岂能难倒我这学霸?我就问你,这些与微积分相比如何?
  对于熟读《宋史》、《长编》的我秦小乙而言,又有何难?
  是以,很快他便拿定了主意。
  他再次开口:“大舅,若有可能,孩儿还是希望能金榜题名的。”
  众人都笑了。显然,大家都没当真。
  嗯,理想还是要有的,否则与咸鱼何异?
  秦二郎看了看天色,笑道:“大哥,任大哥,咱们回家再聊吧。”
  孙继邺笑着摇摇头:“妹夫,我此来,是为呈递紧急军情而来。依我看,赵元昊或许已暗中与辽国勾连。
  所以,我要将密谍打探的军情交与刘知府。”
  秦琪想到河东天劫和赵元昊称帝之事,连忙道:“大舅,您还是先用饭吧!最多耽搁您两刻钟。”
  他眨了眨眼睛。
  孙继邺何许人也,他当即笑道:“也罢,那我便尝尝好外甥的手艺。”
  秦琪默默数了一下人数,不动声色地对大舅打了个手势。
  一众军士拱卫着这破烂不堪的低矮院子,孙继邺随着秦小乙走到院角。
  秦氏夫妇则与任大郎进了堂屋。
  借着剁肉声,秦琪轻声道:“大舅,任大伯已经说明一切了吧?”
  孙继邺颔首,并未说话。只是,他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秦琪不以为意,继续压低声音侃侃而谈:“大舅,未来五年内,有两件大事!您若不信,孩儿不妨先说一件即将发生之事。
  明年将改元为景佑。陈大学士今年要拜相,章得象将接任翰林学士,而且他是明年省试主考,明年殿试状元为青州士子张唐卿。”
  孙继邺眼中精芒一闪而逝:“小乙,说来听听,哪两件大事?”
  秦琪加大了剁肉的力度,轻声道:“大舅,其一,景佑四年十二月丙申,忻、并、代三州地震,以定襄为甚,亡近两万人!
  大舅务必提前上奏,提前转移百姓至旷野,以免死伤枕籍。”
  孙继邺瞠目结舌:“小乙,此事当真?”
  秦琪停下手,面向孙继邺站直,目光变得极为悲悯:“大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遑论两万余人!即便小乙为此遭天谴,也在所不惜!”
  孙继邺剑眉蹙到一起,神色变得极为凝重:“小乙,若年号、考官及状元均无误,我便是舍去官身和爵位,也势必让官家下旨做好准备!”
  秦琪松了口气,颔首微笑:“大舅,如此我便放心了。即便我因此夭折,心中也无遗憾。
  只是大舅,此事尚未结束,三州余震频频,直至景佑五年正月庚申后方止。届时,若小乙苟活,必将亲自前往诊疗。”
  孙继邺深深叹了口气:“第二件事是什么?”
  秦琪继续剁肉:“大舅,您见微知着,小乙拜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