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阿房宫赋3

  未央宫。
  刘彻轻轻啧了一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贼残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他最近将这些儒家典籍背得很熟,当即便背出一段,眼里浮现几分兴味:aaadquo这是把秦始皇骂作桀纣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太极宫。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笑得玩味:“这杜牧笔锋还真利,独夫民贼,也不知道秦始皇听了是何种反应。”
  他想象了一下,心中莫名有一种平衡感,再想想秦朝两世而亡的事,突然觉得接下来的内容会很精彩。
  哼哼,看了那么多大唐的糟心事,这次终于轮到他看别人的笑话了。
  诸时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只有楚棠不受影响,越读越进入状态: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朗诵结束,画面、声音戛然而止,一同沉寂下来的还有咸阳宫内的呼吸声。
  一众臣子跪倒了一大片,为首的扶苏更是把头死死伏在了地上,仔细看双肩还在细微地颤抖。
  他们他们听到了什么有戍卒攻伐大秦,破咸阳烧宫室,竟令大秦族灭,三世不递
  跪着的公子扶苏冷汗都要下来了
  与此同时,宫外同样一片哗然,秦国百姓茫然无措,六国贵族震惊之后立时拍手称快。
  “秦亡了两世而亡”
  “好啊暴秦伐我齐国时可曾想到今日”
  “为恶者国必不昌,老天有眼呐”
  “独夫民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会稽。
  少年项籍通红着脸,一把抓住项梁面色狂喜:“楚人一炬,叔父,是楚人攻破了咸阳城,我们报仇了”
  项梁同样激动不已,他紧紧抓着项羽的手目光炯炯:“好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暴秦到底是亡于我楚人之手,楚国先君在天有灵,必能含笑于九泉”
  咸阳宫中。
  丹墀之上桌案翻倒一片狼藉,天子一怒,莫之能御。风暴中心的嬴政面沉如水,眉心拧成一个川字,胸口不断起伏。
  铿的一声,他拔出腰上佩剑,剑尖狠狠劈入案角。
  “扶苏”
  跪伏在地的扶苏身体一僵,随即更深地躬了下去,战战兢兢。
  嬴政看着伏地惶恐的儿子,心中又是恼怒又是失望,深吸一口气,锐利的目光如剑一样盯着他,声音冷厉:
  “朕没想到你竟会如此不堪,你最好给朕一个解释”
  “父皇,儿臣儿臣”
  扶苏声音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比谁都清楚秦国历代先君的企盼,也比谁都清楚自家父皇的壮心社稷百载,千秋万世,而他也会接过这份壮心、这份责任,可是煌煌大秦,交到他的手上竟落得个两世而亡的下场他
  有何面目面对父皇,有何面目面对大秦历代先君
  扶苏无言以对,嬴政胸中怒气不减,冷笑道:aaadquo朕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定鼎中原,百年后大秦交于你之手,就算不求有功,也不至于aaaheiaaaheiaaardquo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最全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后世史书会怎么写你及至扶苏,毁七世之基业吗”
  最后一句如惊雷炸在扶苏的耳边,他的眼眶立时就红了,猛然抬头声音惊惶:“父皇”
  “别叫朕父皇”嬴政怒而拂袖:“给朕滚去宗庙跪着,没有命令不准起来”
  这孽子对不起的何止是他,更是大秦的列祖列宗
  大殿之中一片威压让人喘不过气来,很快便有内侍上前,扶苏咬牙向嬴政行了个大礼,随即起身低着头退了出去。
  内殿里,胡亥在满案珍馐后笑得颇有几分幸灾乐祸:“兄长竟然这么没用,早知道父皇还不如让我当太子呢两世而亡,真是废物。”
  要是他当皇帝,大秦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好啦整活完毕,大家应该也感受到小杜的杀伤力了,无差别开喷,火力非常之猛。讲真读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慌,嗯希望政哥晚上别来找我,要找去找小杜,是他骂的。
  杜牧:
  人言否
  “我可没去始皇陵前吟诵”
  你没胆子你别整活啊
  但不可否认,小杜这篇赋写得非常好。唐代的赋开始了由骈而律的转变,在文采、韵律上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及至晚唐,这一文体显然更加成熟,而杜牧显然更是个中好手。
  楚棠调出原文。
  刚刚我们已经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有关赋的知识。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汉赋一开始也有劝百讽一的特点,也就是说,赋体是要对事物进行大量的铺陈描述,然后再发表议论,状物、议论是赋体文学的一体两面。
  那么请大家再次浏览文本,看看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在状物记述,哪些地方又是在议论呢
  她抛出问题,一心仰慕杜樊川并单方面与之神交已久的李商隐最为积极:
  “纯然议论之章当在此赋最末。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实在发人深省,杜樊川真乃神人也”
  他越读越觉得好,恨不得当场跑到杜牧面前,就这篇赋与那人畅谈三天三夜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好找。依据我们的经验来看,作者的观点往往潜藏在议论之中。那么,大家认为,最能揭示这篇文章中心的是哪一句
  中唐。
  柳宗元看向刘禹锡:“梦得兄多有怀古之章,依你看该是何句”
  刘禹锡并不回答,只是摆手笑道:“文章之道,子厚兄该比我精通,还是来听听你的看法吧”
  好友不接茬,柳宗元淡笑摇头:“那我便姑且一说吧”
  他看向水镜中的文赋:“此赋气魄宏大,议论精
  独,不单言秦之败亡,亦论六国乃至百代之亡。灭六国者六国也之句精警独到,实为言前人所未言也”
  aaadquo非但在此。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刘禹锡接着补充,“此句慨然发论,后紧继之以假设,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则六国之所败,暴秦之所亡,只在不爱人一途。真乃片言居要,句句爽利,酣畅淋漓啊”
  刘柳二人品在兴头,对杜牧赞叹不已,那边的楚棠放出答案,果然与他们的讨论一般无二。
  我们来接着对比一下,在过秦论中,贾谊将秦亡的原因总结为“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中,苏洵则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而杜牧却觉得是“秦爱纷奢”而不“爱人”才招致灭亡。
  为什么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他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明朝。
  朱樉忍不住撇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样啊哎哟父皇,您打我干什么”
  他捂着头敢怒不敢言地往旁边躲。
  朱元璋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早就让你多读书贾谊为汉作鉴谈论兴亡,杜牧撰阿房宫赋实为劝谏敬宗勿要大兴土木沉溺声色,苏洵六国论则是借六国败亡故事警醒宋室,目的不同看法岂能一样你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还不同人的看法肯定不一样,他还理直气壮
  朱樉被自家父皇一顿批,白白让一众兄弟看了笑话,心里恨得牙痒痒,又不敢分辩,只好老老实实认错,心里转而怨起楚棠动不动就提问来。
  要是不问,他也不至于丢人啊
  很明显,他们选取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论述材料当然也不相同,杜牧要论证的是“秦爱纷奢”招致国亡,重点就要描写秦朝统治者不爱惜民力。
  那么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秦君的奢侈无度呢
  “这还用找”
  刘彻乐呵呵看戏:“这不句句都是吗”
  要不说文人一支笔呢,赋之铺排豪奢在这里全成了秦朝不爱惜民力的罪证,也不知那嬴政此时的表情是如何精彩。
  猪猪陛下啧了一声,有点想看。
  大家会发现,前三段基本都是他的论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一句写得很大手笔,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而并天下,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国史,但杜牧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完毕,“毕”“一”之间,是历史的兴亡,而这也是阿房宫建造的历史背景。
  “蜀山兀,阿房出。”,这里的“兀”“出”两个字也很好品。兀为光秃,出为出现,也就是建成。秦在关中,和隔着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什么他们要舍近求远去伐蜀山的木材呢
  秦朝。
  听到这个问题的李斯手指轻轻动了动,不准痕迹地又往后退了半步。他先前猜对了,接下来的话,陛下听了可能心情会更糟。
  想看春山有信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乡野之间,有人猜测着:“蜀地沃野千里,树木优良”
  “覆压三百余里,关中的木材不够砍了吧”另一个人接着道。
  “啊”旁边的人脸色发白,“蜀道艰远,路险难行,把木材从那运回关中,那得费多少人呐”
  他的语气颤抖起来,刚刚说话的人听到这里也禁不住脸色发白。是啊,真要运起来,这得费多少人,死多少人啊
  是的,这几个字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兀”、“出”之间,虽然造语迅速,但是真实的营造怎么会那么容易呢路途之远,运送之艰,民力之费都是可以想见的。
  关中之木伐尽而伐蜀山,蜀山之木伐尽乃成阿房,那么阿房宫有多大秦始皇又有多奢侈杜牧点到为止,大家细品。
  楚棠末了说得俏皮,咸阳宫中的众人却是一阵咬牙。
  别细品了,再品下去他们怕不是要被陛下的怒火烧死了杜牧啊杜牧,你写大秦就写大秦,用得着这么骂骂而且我们阿房宫还没建没建
  他们恨得牙痒痒,确实不敢多说一个字,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上首帝王的霉头。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整句,只怕“阿房出”,接着就是“秦朝毕”了
  “嘭”
  一声脆响,嬴政生生砍下一块桌角。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