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御宅屋>书库>奇幻玄幻>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第136章 刘备乃是中山郡王刘胜之后。

第136章 刘备乃是中山郡王刘胜之后。

  这是你刘备作为皇叔应该有的觉悟。
  刘备的心头,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踏而过。
  他早已想到,天子认他做皇叔,是为了拉拢他,肯定是有事相求。
  对此,刘备和刘协心里都清楚地很。
  俩人压根就不是叔侄,只不过相互利用罢了。
  刘协需要培植刘备为外力,而刘备需要天子给他加官进爵。
  但刘备万万没想到,小天子居然这么生猛!
  谋杀曹操?
  开尼玛什么玩笑!
  耗子舔猫屁股,与作死何异?
  你们对曹操的可怕是一无所知啊!
  别的不说,就说那多智近妖的徐子玉,岂是易于之辈?
  有他在,谁能动曹操分毫?
  我刘备今年都快四十了!
  看上去有那么像愣头青吗?
  唉!
  果然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啊!
  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被一帮腐儒忽悠地不知天高地厚。
  这样一帮子傻缺,聚在一起能成事才怪!
  董承拿来了毛笔和小刀,催促道纸:
  “玄德,签字画押吧!”
  血诏上签字的诸人,皆是虚职。
  唯有刘备手中有一定数量的兵力。
  铲除奸贼,不能只靠口诛笔伐,最终还是要靠刀剑。
  所以,拉刘备入伙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备装作好似刚看到董承一样,很是干脆地接过了笔和刀。
  “好!”
  说着,他用小刀刺破手指,沾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丝毫没有犹豫。
  董承和刘协对视一眼,均是心中大定。
  刘备不仅手中有兵,而且是曹操身边之人。
  有他的加入,除贼计划的胜算,将大大提高!
  君臣又密谈了几句,因担心被眼线看到,刘协便让刘备先行离开了。
  刘协望着刘备的身影,嘴角微扬。
  他轻声念道:“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段话。
  暗示着刘协对刘备的表现,极为满意。
  出了皇宫,刘备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松了松衣襟,拽着胸襟将衣服使劲震了震,好让体内的热气散发出来。
  夜风袭来,刘备打了个哆嗦。
  时值寒冬,他却出了一身的汗。
  签字之时,别看刘备表面仍是一贯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但实则,内心中早已波涛汹涌。
  除了签字,他别无选择。
  刘协跟他说了如此机密之事,倘若他不肯合作,绝不可能安然走出皇宫。
  汉室虽衰,但根却未断。
  仍有不少死士效忠汉王室。
  据说大汉第一剑师王越,就是其中之一。
  刘协敢跟他说此事,就早已想到万一刘备不答应,如何善后。
  “唉!”
  刘备长长地叹了口气。
  荣升皇叔的喜悦之情,已荡然无存。
  甚至此刻,他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这尼玛叫什么事啊!
  签字的那不叫血诏,而是生死薄!
  皇叔的称号虽有万般好处,但也得有命消受才行啊。
  已经签了字,赖肯定是赖不掉的。
  万一走漏了消息,万一哪个人被抓了,万一……
  刘备此刻才意识到,竟有这么多的疏漏。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所有人都要跟着倒霉。
  在他签字时,诏书上已有四人签了名。
  而他刘备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签字的。
  很可能,还会有很多人在血诏上签字……
  人越多,泄露的风险就越高。
  若是让曹操发现,这事根本就解释不清。
  而且徐子玉一直在防备着他。
  他手底下的情报机构可不是吃素的。
  满宠那厮,就是头疯狗!
  刘备使劲摇了摇头,他已不敢再想下去了。
  回府之后。
  刘备第一时间将关羽、张飞、孙乾,叫了过来。
  陈宫因忌惮徐然,没敢入城。
  刘备简单跟几人说了血诏之事。
  张飞率先开口道:“大哥放心,我定将曹操那厮捅几个透明窟窿!”
  关羽眯着眼,捋须道:“既然是天子所请,我等自当义不容辞!”
  唯有孙乾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刘备没有说话,只是将烫好的酒,给三人斟了一杯。
  “公佑,你怎么看?”
  见刘备主动询问,孙乾说道:
  “二将军和三将军,虽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之勇,但曹军之中猛将如云。”
  “仅凭主公手中的这点兵马,恐不足以对曹操构成威胁。”
  “我听说征西将军马腾,到了许都。”
  “若是能说服马腾参与此事,有西凉兵马相助,或可成事!”
  听孙乾说完,关羽、张飞则露出不屑之色。
  刘备摇头道:
  “马腾虽在许都,但却是孤身一人,西凉军并不在此。”
  孙乾沉吟道:
  “这……”
  他犹豫再三,方才说道:
  “主公,恕在下直言,陛下所谋之事,怎么盘算都不可能成功!”
  “而且……”
  孙乾神色尴尬,欲言又止。
  刘备微笑道:“公佑有话,但说无妨。”
  孙乾连连点头,继续分析道:
  “而且对主公而言,无论得罪了哪一方,都没有好处啊。”
  其实,孙乾还是说得委婉,顾及了刘备的面子。
  于刘备而言,不是没好处,而是死无葬身之地!
  刘备叹气道:
  “公佑所言甚是,而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
  久别胜新婚。
  昨晚徐然和貂蝉折腾到半夜,弄得隔壁的蔡琰都没睡好。
  而今日一早,徐然就被曹操拖了起来。
  平时,徐然可以不去早朝。
  但今日朝会,要封赏寿春、徐州的有功之臣。
  徐然作为徐州之战的主指挥,又是朝廷的司空,不能缺席。
  朝堂之上,曹操逐一奏请论功行赏。
  刘协——恩准。
  封赏名单,昨夜就送到了皇宫,天子是看过的。
  等到曹操提到刘备三兄弟的时候,刘协突然问道:
  “朕听说,刘备是皇室后裔?”
  曹操一愣。
  董承当即起身,大声奏道:
  “启禀陛下,刘备乃是中山郡王刘胜之后。”
  刘协喜道:
  “哦,竟是真有此事!”
  “如此说来,刘备与朕还是亲戚呢!”
  “刘备何在?宣他觐见!”
  曹操抬头,看向刘协。
  刘协不敢与他对视,借故向朝堂外看去,避开他的目光。
  曹操与徐然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不动声色地往旁边退了退。
  很快,刘备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进了朝堂。
  今日所有封赏之臣,皆在殿外等候,所以来得很快。
  行过跪拜礼后,刘备自报了身份,与董承所有一致。
  刘协大为激动,蹭得起身,快步走到堂中,亲切地握住了刘备的手。
  “想不到,爱卿与朕乃是宗亲!”
  “快,拿族谱来!”
  刘备也是一副激动难耐,诚惶诚恐的模样。
  两人尴尬的演技,看得众人一阵尴尬。
  “太假了!”
  满宠凑在徐然身边,低声说道。
  他已升任洛阳令,有资格参与朝会。
  徐然嘴角微扬,静静地看着两人演戏。
  很快,小太监捧来了厚厚的族谱。
  刘协接过,装模作样地翻了翻,时不时地还点头品评两句。
  大致翻阅了一遍后。
  刘协将族谱交还给小太监,激动地说道:
  “论辈分,朕该称呼玄德一声皇叔啊!”
  “皇叔!”
  刘协声情并茂,就如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到了父母。
  皇帝金口玉言,这等于是承认了刘备的皇叔身份。
  饶是刘备昨日已有心理准备,今日得偿所愿,心中也是激动地不行。
  在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名图霸业,正朝他走来。
  曹操及众人,顿时瞪大了眼睛。
  没想到小皇帝竟会搞这么一手。
  因为事发突然,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徐然暗暗着急,他朝曹操使了几次眼色。
  可惜,曹操被刘备叔侄俩的骚操作震惊到了,没有察觉到。
  擦!
  没办法了,看来这次得罪人的事,只能自己上了。
  徐然暗叹。
  “陛下,差辈了吧?辈分不对啊!”
  感人的叔侄认亲的场面,被徐然的一嗓子打破了。
  沉浸在激动中的刘协和刘备,同时一愣,齐齐看向徐然。
  刘备心中咯噔一下。
  徐然插手此事,让他顿时有种不妙的感觉。
  刘协面露不悦,冷声道:“司空此言何意?”
  此时,朝廷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徐然。
  徐然起身,先是看向刘备,问道:
  “玄德若是中山郡王之后,那么算算时间,应该是第十八或十九代玄孙,对吧?”
  刘备一愣。
  我擦,这他哪里算过?
  莫看他整日里的口头禅是:我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玄德是也!
  但中山郡王刘胜,据此已有数百年之久。
  中间繁衍了多少代,他哪记得清?
  事实上,刘备也只是儿时听族中老人讲起过。
  说他们这一脉,若是追本溯源,极有可能是中山郡王的后裔。
  但肯定不是嫡系和主脉。
  要不然,不会沦落到织席贩履。
  刘备见徐然说得信誓旦旦,有理有据,似乎做过研究统计,心中不由一凛。
  眼下的情况,容不得他多想。
  “司空,备乃是中山郡王的第十八代玄孙。”
  十八和十九,那就选个大的吧。
  刘备硬着头皮胡扯。
  他想:我不能证明我是刘胜后裔,但同样,你们也无法证明我不是啊!
  徐然微笑点头。
  然后他又看向刘协,继续说道:
  “所以我说,陛下弄错了辈分。”
  刘协和刘备几乎是同时问道:“哪里错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