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专利

  很快有不少商人开始在新城试水。
  这一试,就停不下来了。
  不需要上下打点,也不需要把赚来的大头给某个大人物当靠山,只要做一个合法商人,讲规矩,新城的政务部门也会跟你讲规矩。
  甚至,当新城的合法商人受到来自临安的威胁,新城的工商部还会出面。
  用工商部人的话说。
  他们既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保障商人的权益。
  天地良心,在这个商人比狗贱的时代,他们的权益何曾有过保障。
  赚的少了日子不好过,赚的多了,就要担心哪天被人当肥羊宰了。
  毕竟,那些世家千秋万代,商人家族,能传三代就要烧高香了。
  等第一批在新城试水的人尝到了甜头,大量的商人开始向新城集中。
  新城的商业规模很快就反超了临安。
  最关键的是,在新城商业发展的同时,新城出台了许多鼓励工业的政策。
  投资矿山,冶金等重工业项目,可以给商会免除一定比例赋税,减轻工业税,尤其是重工业税收,甚至还给一些重要项目补贴。
  而轻工业即便没有补贴,税率也相对低不少,而且新城有对工业的引导规划,最大程度降低了破产几率。
  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新城工业产能很快完成了从进攻到出口的转变。
  五年时间,新城政务部门筹办的第一钢铁厂,打破了作坊式的模式,以工厂的模式,由政务部门控股,引进了大量商会资金,办了起来。
  一开始,那些商会觉得,政务部门和工商部游说他们投资第一钢铁厂,是为了以一种比较好看的方式,从他们手中收‘保护费’。
  很快,他们发现,工商部许诺的税费减免确实按照发布的公告执行了。
  这些投资给第一钢铁厂的钱,给他们免除了部分税务。
  如果投资的比例合理,投资给钢铁厂一千两,少交八百两左右的税。
  虽然还是多花了二百两,可这笔钱好歹让他们在钢铁厂占了份股份。
  直到一年前,钢铁厂开始盈利,这些占股的商人,拿到了第一笔分红,心态立马发生了变化。
  这第一笔分红,数量竟然就有了他们投入资金的一半!
  最关键的是,这意味这,新城没和他们玩什么文字游戏,他们确实成为了第一钢铁厂的股东!
  在大量的资金投入下,第一钢铁厂投产了大量土高炉,并且在几年研发后,完善了基本的坩埚炼钢法。
  规模庞大,体制完善的第一钢铁厂,在土高炉和坩埚的加持下,产出的钢铁质量和数量,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规模和工业革命时期庞大的煤铁综合体没法比较,可产能比起这个时代的小作坊式炼铁,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而且坩埚炼钢法的效率和成本也完爆了费时费力的炒钢法。
  除了新城控股的第一钢铁厂,还有大量配套的制造业也完成了升级。
  水锤锻造,沙模,泥模,各种淬火和回火工艺在工匠的摸索下不断完善。
  新城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能改进工艺的工匠,不光有地位的提升,还有实实在在的金钱奖励。
  事实证明,这个时代的工匠并不是缺乏想象力,只是这个时代的规则限制了他们。
  当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工业体系的改革速度超乎想象。
  轻工业的发展比起重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纺织机改良,印染工艺改良,甚至是胭脂水粉上的改良。
  以前大家研究出了这些东西,都会当做自己的传家宝,用来保障自己的后人可以靠着这份手艺有饭吃。
  古代手艺人间流传一句话。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这句话,把这个时代对技艺的保守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这么做没错,因为不保守秘密,一旦泄露出去,他们辛苦研究的技艺就变成别人的了,不会给他们带来一丝一毫的收益。
  而新城出台的专利法,则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因为专利法的存在,一个能带来巨大收益的技艺,授权出去,才是获得最大利益的办法。
  授权给某个大工厂自己赚专利费,收益是自己弄个小作坊的无数倍!
  创造者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便会有更大的热情去创造,去革新。
  而拥有生产资料的工厂得到了新技术,花了一笔专利费,但能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
  这种良性循环,打破了古代工业最大的桎梏,保守。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在的新城已经从成品进口转变成了原料进口。
  大量高质量商品向外输出,不论产量还是品质还是成本,都超出了宋朝那些小作坊太多。
  就以铁质农具为例子。
  因为高炉的高产量,新城出产的铁质农具,在临安周边的售价,比那些小作坊打造农具的成本还低。
  几个月的时间,临安周边铁匠作坊几乎全部破产。
  只有远一些的地方,因为运输成本的问题,还能勉强苟活。
  类似的事不光发生在农具上,临安破产的作坊不知几何。
  这些作坊中的匠人手艺并不差,只是制度和保守限制了它们。
  在他们破产之后,新城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很快,这些手艺精湛的匠人便成了新城的一员,充实了新城的人才缺口。
  然后,临安城的那些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不管是皇家还是世家,他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
  新城对外的商业品倾销带来的巨大贸易逆差,让临安的财富向新城快速集中。
  而这些财富又让新城的工业规模再一次扩大。
  这种趋势,临安的那些人也想阻止。
  可新城那些人卖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别说是那些老百姓了,皇宫都在大量采购,这种势头谁有阻止的了。
  只是,这毕竟触及了世家的既得利益。
  哪怕新城的背后站着叶霄,也让不少人有铤而走险的打算。
  他们的动作,叶霄看在眼里,不过叶霄并不在意。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都没有用。
  这份绝对实力,不光指叶霄的武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